汉代易学传承,自汉武帝时期(公元前一四一年至公元前八十七年)中央集权日趋稳固,经济好转,汉武帝采用"儒门易"学家"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汉代就以儒家六经治学的模本,其中治《易经》者有其传承体系。"董仲舒"着《春秋繁露》一书中,将易学的天人合一思想会集成为儒家哲学体系,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虽然"京房易"非"周易"之主流,乃是"归藏易"为主,"周易"为辅,现传易之人有论:「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既作十翼,易道大明,称"儒门易"。」自"商瞿"以后传授不绝,案儒"李傅云","商瞿"子"木本"受易于"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庄"六世单传,至及秦始王焚书坑儒,易书为卜筮之书,独得不焚,故传授者不绝。
初汉兴起"田何"授东武"王同"及雒阳"周王孙",梁人"丁宽",齐"服生"、"项生"等五人,皆着易传数篇。
一、东武"王同"授徒蓄川"杨何"字叔元、齐人即"墨成"、广川"孟祖"、鲁人"周霸"、莒人"衡胡"以及临淄人"主父偃"等六人。
二、"杨何"字叔元授(前)"京房"(曾为太中大夫、齐郡太)及太史公"司马谈"于汉宣帝、昭帝时期。值得一提的是,太史公"司马谈"也曾经师从"杨何"习《易经》。史书提到,这些人皆以娴熟《易经》而至大官。
初汉时期"田何"授徒梁人"丁宽",其后"丁宽"又授"田王孙","田王孙"授三徒:一、"施犨"、二、"孟喜"、三、"梁丘贺";
一、"施犨"授"张禹"、"梁丘临"(梁丘贺之子)、"鲁伯";"张禹"授徒"彭宣"及"戴祟";"梁丘临"授"戴宾"、"刘昆"、"景鸾";"鲁伯"授"毛莫如"、"邴曼容"。
二、"孟喜"授"焦延寿",寿授(后) "京房"者李君明等四人(西汉元帝时期);"京房"李君明授十人。
从"孟喜"开始,由西汉宣帝至东汉时期,"象数易"的兴起是"孔子"的"儒门易"后的一个转变。直到"王弼"的"易注"问世,才告终止。
三、"梁丘贺"授"虞先"、成、凤、歆、翻;"梁丘贺"授子"梁丘临","梁丘临"授御史大夫"王骏"(王吉之子)及"五鹿充宗";"王骏"授"范开"、"梁恭"、"吕羌"、"张兴";(西汉元帝时期奸臣) "五鹿充宗"授士孙张、邓彭祖、衡咸。
("梁丘贺"先授易于前"京房",后授于"田王孙",其子"梁丘临"先授易于"施犨",后授易于其父"梁丘贺") 。
以本考证为准,此前汉大略传授之人也。"儒门易"历时约一百五十年(公元前二百年至公元前五十年)。
由于"孔子"的"儒门易"陈旧无创新,"孟喜"变起改革,经象数为说,"象数易"的兴起是"孔子"的"儒门易"后的一个转变。"焦延寿"、"京房"紧紧跟随, "象数易"的阵营俨然可观,"儒门易"于是成了强弩之末,"象数易"随即兴起。前有"孟喜"的摧坚攻说,推倒"儒门易",后有"焦延寿"的发扬光大,并收"京房"为弟子,于是开创出"象数易"的三百年盛世(公元前五十年至公元后二百四十年)。
从整个易学史的转变:
一、伏羲氏划八卦创建易学开始,至文王为第一变。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甲子岁、黄帝元年。至公元前一零七零年、"神农氏"造《连山易》,"黄帝"创《归藏易》 以"坤卦"为首位 。"周文王"开创后天八卦系统,并为"易经"六十四卦配写卦辞,为第一变,称为"文王易" ,亦称为"周易"。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公元前五五一年至公元前四九七年)的"聿编三绝"作《十翼》,对其精义进行发挥,称为"儒门易"是第二变。共四百五十年(公元前五百年至公元前五十年)
三、西汉宣帝"象数易"为第三变。三百年盛世(公元前五十年至公元后二百四十年)
其后汉则有马融、荀爽,郑玄,刘表,虞翻,陆积等及王辅嗣也。」"京房"易对后世影响极大,以致人们把这一流派称之为今文易学"京氏学"。
世纪前中华易学西汉《京氏易传》京房李君明之介绍:
京房(生于公元前七十七年、西汉元凤四年,至公元前三十八年),本姓李,字"君明",东郡顿邱(今河南省清丰西南即现濮阳市)人,以推算律历而改为京氏,因善言阴阳灾异占侯之术而闻名于世。京房是西汉今文易学"京氏学"的开创者。
汉代象数易学创始于"孟喜"、"焦延寿","京房"师从"焦延寿",深得"焦氏易学"真蹄,并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易学体系。公元前四十五年即初元四年丙子岁,"京房"时值三十三岁,其易学本领预测天灾功力深厚屡举屡中,使易学此一流派在当时声名显赫。西汉 "刘爽"于二十一岁、公元前四十九年十二月六日登基称为元帝,元帝"刘爽"遇着知音"京房",便升迁到中央任职孝廉为郎,与君皇议论天象变异。翌年癸酉六月全国发生灾疫饥荒,"京房"提出考功课吏法,这建议触动了掌握大权中书令"石显"与尚书令"五鹿充宗",构成将他们削权灭利,于是,"石显"等奸臣党羽外放"京房"为魏郡太守,伺机陷害。由于元帝愚昧昏庸,听信奸臣谗言,又下令缉捕"京房"押回长安审讯,"京房"及其岳父"张博"受迫害致死,"京房"死时四十一岁。应了"焦延寿"之说:「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
"京房"之死有三个因素:一、对方术的执着与自信,强度推行考功课吏法。二、低估朝廷的高权奸臣势力,没有做好防备的策略。三、"京房"触犯西汉元帝"刘爽"的权威。
京房其生平著作有:汉艺文志京氏易凡三种八十九篇,隋经籍志有京氏章句十卷,又有占侯十种七十三卷,唐艺文志有京氏章句十卷,而占侯有者五种二十三卷,今章句亡矣,乃略见于僧一行及李鼎祚之书。今传者曰京氏积算。易传三卷。杂占条例一卷。共题易传四卷。盖有《孟氏京房》十一篇,《灾异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京房段嘉》十二篇,《周易》十卷,《周易错》八卷,《易妖占》二书,《京房易传》,《周易飞侯》九卷,《京房日占图》一卷,《京氏释五星灾异传》一卷,《风角要占》三卷,《五音相通法》一卷,《占梦书》三卷,等等……可惜大部份已失传!
京房的著述甚为丰富,《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经籍志》均有记载,但大多湮没失传。
现存于世的是《京氏易传》三卷:上卷、中卷以八卦分八宫说、以飞伏游魂、归魂为主,亦有纳甲说、五行说、卦气说和阴阳二气消息、升降、世应、爻辰贵贱、纳支。演变为占卜之术《火珠林》,与及风水术数架构、中医医学阴阳五行架构,为后人研究京氏易学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