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依佛教密宗的观察,六大、四曼、三密是法界的体、相、用,是相融不离的。"毘卢遮那大日如来"将六大、四曼摄于三密之用,则法界不出三密。如果依据,四曼之相,自具六大、三密之义而言,则法界万有,净是四种曼荼罗;如来依据,六大中圆满具足,四曼、三密之义来说,则举一切法界无非六大,世界中的,法法尘尘,都是六大的显现。如果把这些,万物众相,统一观察的话,则是"毘卢遮那大日如来"的法身流显,而象征这个玄空妙理的是两部曼荼罗。

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曼荼罗的成立是建立在"一心法界"的教法之上,并安立"理平等""智差别"二门,以彰显其理智的应用无穷。于此,诠说"智差别"的经轨为金刚部。诠说"理平等"的经轨为胎藏部

金刚部《金刚顶经》为根本经典,依此所画之曼荼罗,称为"金刚界曼荼罗"胎藏部《大日经》为根本经典,,依此所画之曼荼罗,称为"胎藏界曼荼罗"金刚界"智差别"门,以金刚表之,象征如来实相智慧的坚实,又称为"智界"。金刚界为除障成身、自受法乐的行相,即转九识而成就五智。

胎藏界"理平等"门,以莲花表示,象征众生本有理性蕴含于大悲万行之中,又称为 "理界"。胎藏界为化度利生、他受法乐的行相,所以建立三部,开大定、大智、大悲三门,以引摄众生。

金刚界、胎藏界一体不二的论说

为了表示色心二法、理智二门,所以区分为金、胎两部。在胎藏界莲花为体,即表示众生八叶的肉团心(心脏八瓣),在此处建立坛场,所以名为胎藏界金刚界则以五股金刚杵为体,五股金刚杵表五智,"毘卢遮那大日如来"的三昧耶形,在五股金刚杵上建立坛场,所以名为金刚界

胎藏界众生本具体性中生起,而金刚界从佛果智慧上生起。因此,胎藏为众生界为本有,属理,所以诸尊安住在莲花内的月轮中。莲花表,月轮表智慧安住内,表示不二。

金刚界佛界修生,属智,所以诸尊安住在月轮的莲花中。住于内,所以也是不二。

因此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是色心、理智互具不二的。 金刚界与胎藏界虽然各立诠说,但是理之外无智、智之外无理,而色与心本然不二;离金刚界别无胎藏界,离胎藏界别无金刚界,故金刚界、胎藏界两部一体不二。

金刚界、胎藏界两部乃一体而不可分的说法,我们在此以简单的图示,表示两者的关系:

金刚界、胎藏界两部一体不二对照表

胎藏界:平等本有本觉五大色法大悲

金刚界:差别修生─始觉─西─竖─识大心法大智

此说始于密宗七祖"惠果"传其门人日本僧人"空海"法师,将"惠果"师之旨意传入日本,名曰"真言宗""真言宗"遂产生两种不二说,如东密的主张即是"惠果"师之旨意。

而台湾地区的台密则主张两部对立,故在金刚界、胎藏界两部外,另立"苏悉地部",因为《苏悉地经》融合理、智,诠说两部一体不二之旨,而"苏悉地部"之曼荼罗称为"杂曼荼罗"

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曼荼罗的发展过程

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曼荼罗是以"毘卢遮那大日如来"为中心的诸尊图像安立图。共有胎藏界与金刚界二种,所以称为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曼荼罗胎藏界曼荼罗依据《大日经》而绘制金刚界曼荼罗则是根据《金刚顶经》而作成。两者称为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曼荼罗

关于"现图曼荼罗"的名义,据长宴《四十帖》所记载,相传在中国唐代,由于"善无畏三藏"的祁请而"现图"于空中,所以称为"现图曼荼罗"。另一种说法是"龙猛菩萨"开塔时,空中所现的曼荼罗,或者说"胎藏界曼荼罗"是由"善无畏三藏"所感应得的境界。"金刚界曼荼罗"是"金刚智三藏"所感应得的境界。但是,这些说法的典据皆不明确,仅是传说而已。

胎藏界曼荼罗原称为"大悲胎藏曼荼罗"或"胎藏曼荼罗",其中共无"界"字。但是中国唐代胎藏、金刚界曼荼罗并用,两者合称为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曼荼罗,后来为了与金刚界的名称对应,所以称为胎藏界。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曼荼罗之称逐渐普遍。

在密教寺院的本堂,中央供有并列佛器、法具的法坛,两侧悬挂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曼荼罗。右(东)胎藏界曼荼罗(西)是金刚界曼荼罗。(见下图)

金刚界九会像相曼荼罗位置图



金刚界九会种子曼荼罗位置图



胎藏界像相位置图



胎藏界曼荼罗种子位置图


日本现存的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曼荼罗,大都是临摹"空海"法师请回的现图曼荼罗而广为流布的。在"空海"法师《请来目录》书中"大毘卢遮那大悲胎藏大曼荼罗一幅、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一幅"的记载,此即现图曼荼罗。"空海"法师之师"惠果"阿阇梨请供奉丹青李真等十余位画师所绘,而由"惠果"祖师直接传授。

由于缘起的不同,在"现图曼荼罗"中,金刚界曼荼罗胎藏界曼荼罗的方位是不同的,且两者正好相反。胎藏界曼荼罗下方是西方,上方东方金刚界曼荼罗东方朝下,西方朝上。因此以我们的方向看来,在我们的右方金刚界曼荼罗北方胎藏界曼荼罗则是南方

由于"惠果" 祖师以前未见有人组合两部曼荼罗,而且"惠果" 祖师曾从"不空阿阇梨"金刚界法;从"善无畏"的弟子"玄超"胎藏法,而在"现图曼荼罗"诸尊图像中又可见到金刚界、胎藏界曼荼罗的巧妙融合,因此,"现图曼荼罗"被推定为"惠果" 祖师所作。

公元七世纪中至八世纪初,"阿地瞿多"译的《陀罗尼集经》,以及"菩提流志"所译的《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一字佛顶轮王经》等杂密经典中,随处可见胎藏界曼荼罗及金刚界曼荼罗的原型。

"毘卢遮那大日如来"为主的纯密胎藏曼荼罗遗品,现在有日本"镰仓"初期的临摹本,其原本是公元八五三年至八五八年时入唐的"圆珍"请回之《胎藏图像》"奈良国立博物馆"《胎藏旧图样》

前者是胎藏曼荼罗现见的最古本,为"善无畏三藏"所传;后者介于《胎藏图像》"现图曼荼罗"之间,就图像而言属于"不空阿阇梨"的系统。

金刚界曼荼罗的古本,有"圆珍"(公元八五五年抵达长安)得自"法全"所授、"善无畏三藏"所传的《五部心观》"滋贺园城寺"藏。此曼荼罗由六会组成,缺现图曼荼罗右侧的"理趣会"、"降三世会""降三世三昧耶会",尊像具有异国风格,"成身会"诸尊坐鸟兽座,"一印会"中尊非"毘卢遮那大日如来",而是持三股杵的"金刚萨埵",比现图曼荼罗更具吉祥。

分析各种古本图像,可知胎藏界曼荼罗的变迁过程应为:《胎藏图像》《胎藏旧图样》胎藏界曼荼罗金刚界曼荼罗的变迁过程应为:《五部心观》金刚界曼荼罗根据这些图本,可推知现图曼荼罗大抵是如何地逐渐增广,并终于形成目前所见,在构图上重视左右相称的金刚界、胎藏界曼荼罗。


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曼荼罗的总论    完
上一页          下一页
往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