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佛說法滅盡經》解釋: |
原文: |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若涅槃。與諸比丘及諸菩薩,無央數眾,來詣佛所,稽首于地。 |
解釋: |
如是聽聞,當時釋迦牟尼佛,曾住在拘夷那竭國,釋迦如來在般若涅槃三個月前,與眾多比丘及眾多菩薩,無量數的信眾奉佛詣意,來到佛住所,頂禮稽首于地。 |
原文: |
世尊寂靜,默無所說,光明不現。賢者阿難,作禮白佛言:"世尊前後說法,威光獨顯, 今大眾會,光更不現,何故如此?其必有故,願聞其意。" |
解釋: |
當時釋迦世尊,默然無語,佛光不現。賢者阿難尊者,作禮於佛問:"釋迦世尊呀,以前說法,威嚴的佛光獨顯,現今,大眾聚會,佛光不現,是為何因緣?其中必有緣故,願聽聞其中的意思。" |
原文: |
佛默不應,如是至三,佛告阿難:"吾涅槃後,法欲滅時,五逆濁世,魔道興盛,魔作沙門,壞亂吾道。著俗衣裳,樂好袈裟,五色之服,飲酒噉肉,殺生貪味,無有慈心,更相憎嫉。
|
解釋: |
阿難尊者再三問世尊,而釋迦世尊都默然不語,然後告訴阿難尊者:"我涅槃之後的二千年後,佛法將會滅亡,那時社會混亂,魔道盛行,會有魔鬼假裝佛教徒,破壞五戒及擾亂我法。穿著俗世衣裳的當權者,與假佛教徒,狼狽為奸,破壞佛法。" |
原文: |
時有菩薩,辟支羅漢,精進修德,一切敬待,人所宗向,教化平等,憐貧念老,鞠育窮厄,恒以經像,令人奉事,作諸功德,志性恩善,不侵害人,捐身濟物,不自惜己,忍辱仁和。設有是人,眾魔比丘,咸共嫉之,誹謗揚惡,擯黜驅遣,不令得住。 |
解釋: |
當時會有禪修菩提道的菩薩,與及修辟支法的羅漢,如:隋朝武帝時的菩提達摩禪宗六祖,唐代玄奘法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法師,宋朝的降龍尊者、道濟法師。至清朝的虛雲大法師,乃是彌勒菩薩的首座弟子,其一生的經歷正如:"精進修德,一切敬待,人所宗向,教化平等,憐貧念老,鞠育窮厄,恒以經像,令人奉事,作諸功德,志性恩善,不侵害人,捐身濟物,不自惜己,忍辱仁和。設有是人,眾魔比丘,咸共嫉之,誹謗揚惡,擯黜驅遣,不令得住。" |
原文: |
自共於後,不修道德,寺廟空荒,無復修理,轉就毀壞。但貪財物,積聚不散,不作福德。販賣奴婢,耕田種植,焚燒山林,傷害眾生,無有慈心。奴為比丘,婢為比丘尼,無有道德,婬妷濁亂,男女不別,令道薄淡,皆由斯輩。或避縣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門,不修戒律,月半月盡,雖名誦戒,厭倦懈怠,不欲聽聞,抄略前後,不肯盡說,經不誦習,設有讀者,不識字句,為強言是。不諮明者,貢高求名,虛顯雅步,以為榮冀,望人供養。眾魔比丘,命終之後,精神當墮,無擇地獄。五逆罪中,餓鬼畜生,靡不經歷,恒河沙劫。罪竟乃出,生在邊國,無三寶處。 |
解釋: |
自共(統治)之後,破四舊立四新,不修道德,寺廟空荒,無復修理,轉就毀壞。但貪財物,積聚不散,不作福德。販賣奴婢,耕田種植,焚燒山林,傷害眾生,無有慈心。強逼比丘為奴僕,比丘尼為婢女,無有道德觀念,令僧還俗結婚,婬妷濁亂,男女不別,令道薄淡,皆由斯輩。(開放改革之後) 或避縣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門,不修戒律,月半月盡,雖名誦戒,厭倦懈怠,不欲聽聞,抄略前後,不肯盡說,經不誦習,設有讀者,不識字句,為強言是。不諮明者,貢高求名,虛顯雅步,以為榮冀,望人供養。釋佛三千年法運結束之後,於公元二零零四年甲申歲交三元第八運,管二十年,運曰:"善惡因果之結論"。至公元二零二三年癸卯年止,眾魔比丘,命終之後,精神當墮,無擇地獄。五逆罪中,餓鬼畜生,靡不經歷,恒河沙劫。罪竟乃出,生在邊國,無三寶處。 |
原文: |
法欲滅時,女人精進,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語。眼見沙門,如視糞土,無有信心。 |
解釋: |
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分為三個時期:一、正法時期,二、像法時期,三、末法時期。
一、「正法時期」一千年(釋佛生公元前1027年甲寅歲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初八曰至公元前27年甲午歲西漢孝成皇帝劉驁河平2年),佛滅度之後一千年,還能夠保持著像世尊在世的那個模式;
二、「像法時期」(公元前27年甲午歲西漢孝成皇帝劉驁河平2年至公元974年甲戌歲宋太祖趙匡胤開寶6年)一千年後到二千年,逐漸變質了;
三、「末法時期」(公元974年甲戌歲宋太祖趙匡胤開寶6年至公元1974年甲寅歲)二千年以後就進入「末法時期」的第三個一千年了。
第三千年的「末法時期」劫運,當佛法欲滅之時,反而女人精進修持,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佛法的偈語。眼見到佛教的沙門僧人看不起,如視糞土,對佛教無有信心。 |
原文: |
法將殄沒,登爾之時,諸天泣淚,水旱不調,五穀不熟,疫氣流行,死亡者眾。人民勤苦,縣官計剋,不順道理,皆思樂亂。惡人轉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 |
解釋: |
第三千年的「末法時期」劫運,當佛法欲滅之時,諸天菩薩、天帝,悲天泣淚,氣候不均和,水旱不調,五穀不熟,疫氣流行,死亡者眾。人民勤苦,縣官計剋,不順道理,皆思樂亂。惡人轉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 |
原文: |
劫欲盡故,日月轉短,人命轉促。四十頭白,男子婬妷,精盡夭命。或壽六十,男子壽短,女人壽長,七八九十,或至百歲。大水忽起,卒至無期,世人不信,故為有常。眾生雜類,不問豪賤,沒溺浮漂,魚鱉食噉。 |
解釋: |
第三千年的「末法時期」劫運,當佛法欲滅盡之時,即是公元1974年甲寅歲前後的時間,地球南北極開始移極,冰雪溶消,日月轉短,人類命壽轉短促。四十歲頭白髪,男子婬妷,精盡夭命。或壽六十,男子壽短。女人壽長,七八九十,或至百歲。龍捲風、颱風、大暴雨洪水忽起,泥石流卒至無得預期,本為無常之劫,世人不信,故認為有常。人類及眾生物雜類,不問富豪賤民,大水淹沒,受溺浮漂,沖入大江河海,受魚鱉食噉。 |
原文: |
時有菩薩,辟支羅漢,眾魔驅逐,不預眾會。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怕自守,以為欣快,壽命延長。諸天衛護,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興吾道。 |
解釋: |
第三千年的「末法時期」劫運,當佛法欲滅盡之時,即是公元1974年甲寅歲前後的時間,近代中國佛教泰斗虛雲法師,月光菩薩轉世,生於公元一八四零年庚子歲至公元一九五九年己亥歲九月十三日圓寂於中國江西、雲居山。虛雲法師歷經清朝、民國、中共三朝,振興佛教,遭受艱險,"眾魔驅逐,不預眾會。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怕自守,以為欣快,壽命延長。諸天衛護,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興吾道。"如佛所說,不虛也。 |
原文: |
五十二歲。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尋後復滅,盡不復現,不見文字。沙門袈裟,自然變白。 |
解釋: |
自共(統治)之後的五十二年,(至公元一九九一年辛未歲之間)"《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尋後復滅,盡不復現,不見文字。沙門袈裟,自然變白。"佛教一切空白。 |
原文: |
吾法滅時,譬如油燈,臨欲滅時,光明更盛,於是便滅。吾法滅時,亦如燈滅,自此之後,難可數說。 |
解釋: |
佛法滅亡時,就如同油燈一樣,在臨滅時光明會格外亮一點,隨即馬上熄滅。 |
原文: |
如是之後,數千萬歲,彌勒當下,世間作佛,天下泰平,毒氣消除,雨潤和適,五穀滋茂,樹木長大,人長八丈,皆壽八萬四千歲。眾生得度,不可稱計。 |
解釋: |
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分為三個時期:一、正法時期一千年,二、像法時期一千年,三、末法時期一千年。第三千年的「末法時期」劫運,當佛法欲滅盡之時,即是公元1974年甲寅歲前後的時間,"如是之後,數千萬歲(天機不可洩漏,佛亦如是)三千年後,彌勒菩薩當來下生,在此娑婆世界,到雲南雞足山,華首天門前接受大迦葉尊者傳授釋迦牟尼佛的衣缽,在凡世間作龍華三會佛事,天下泰平,毒氣消除,雨潤和適,五穀滋茂,樹木長大,人長八丈,人類皆壽至八萬四千歲。眾生得救度,不可稱計。" |
原文: |
賢者阿難,作禮白佛:"當何名斯經,云何奉持?"佛言:"阿難,此經名為:"法滅盡經"。宣告一切,宜令分別,功德無量,不可稱計。"四部弟子,聞經悲慘惆悵,皆發無上,聖真道意,悉為佛作禮而去。 |
解釋: |
阿難尊者再頂禮問佛陀:"此經為何名?怎樣去奉持理解?"佛陀答言:"阿難,此經名為:"法滅盡經",宣告第三千年的「末法時期」劫運,一切眾生的劫難狀況,希望大眾能分別理解而決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