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丸:白歛十兩,白芨十兩,南星十兩,芍藥十兩,當歸五兩,細辛三兩,赤小豆一升,百草霜六兩。右為末,醋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
搜風丸:治風損腰痛頭痛。治效與黑丸子同。何首烏、南星、骨碎補、川烏各半斤。土牛膝,芍藥各五兩,一云二兩。細辛三兩,當歸十兩,白鮮皮(一)。右為末,醋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鹽湯吞下,不拘時。
注:
驅風丸:治效同黑丸子。骨碎補五兩,川烏一兩,川芎一兩,草烏二兩,川當歸二兩,牛膝二兩,木鼈二兩,何首烏四兩,烏金四兩,即百草霜,一云京墨。右為末,醋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或荊芥茶湯食後下。
黑龍(一)丹:治男子婦人手足麻痺。川烏一斤,木鼈一斤,地龍十兩,黑豆半升,五靈脂二兩,松墨(二)二兩,醋炒。右四味為末,煮麵糊為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或二丸,細嚼酒下,薄荷茶亦可,不拘時。
注:
- (一)龍 《道藏》本作「虎」。
- (二)松墨 燒松所積黑烟煤而成。《洞天墨錄》:「松墨為以松烟為之」。
首烏丸:治風損寬筋。何首烏十斤,黑豆半升同蒸熟。牽牛子十兩,炒。牛膝二十兩,薄荷二十兩,川烏二兩,青木香五兩,皂角二斤。一斤燒存性,一斤蜜炙用。右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葱湯或薄荷湯,不拘時下。
勻氣散:凡傷重,先下此藥調氣,然後服損藥。茴香、青皮、厚樸製、白芷、烏藥、杏仁去皮、尖,各半兩。陳皮、麥蘗、前胡、桔梗、蒼朮、粉草各一兩。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薑棗同煎至八分,空心服。
四物湯:凡傷重,腸內有瘀血者用此。白芍藥、川當歸、熟地黃、川芎,右各等分,每服三錢,水盞半,煎至七分,空心熱服。一方只用當歸、大黃二味。
七氣湯:半夏五兩,人參一兩,肉桂一兩,甘草一兩,炙。右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三片,煎至七分,食前熱服。
五積散:治五勞七傷。凡被傷頭痛,傷風發寒,薑煎二錢,仍入葱白,食後熱服。蒼朮、桔梗各二十兩。枳殼、陳皮各六兩。芍藥、白芷、川芎、川歸、甘草、肉(一)桂、茯苓各三兩。半夏三兩,湯泡。厚朴、乾薑各四兩。麻黃六兩,去根、節。右除枳殼、桂兩件外,餘細剉,用慢火炒令色變,攤冷,入枳、桂令勻。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三片,煎至中盞熱服。
注:
大成湯:一名大承氣湯。應傷損極重,大小便不通者,方服此,可加木通煎。如未通,加朴硝。俟大小便通,方可服損藥。損藥不可用酒煎,愈不通矣。然亦須量人肥弱用,如孕婦、小兒莫服。大黃四兩,川芒硝、甘草、陳皮、紅花、當歸、蘇木、木通各二兩。枳殼四兩,厚朴少許。右件咬咀,每服二錢,水盞半,煎至一沸,去柤溫服,不拘時。此乃專治男子傷重瘀血不散,腹肚膨脹,大小便不通,上攻心腹,悶亂至死者,急將此藥通下瘀血後,方可服損藥。
小承氣湯:大黃四兩,芒硝二錢,煎熱漸入。枳實二兩,厚朴八兩,右治效同大成湯。比較力輕,不拘婦人、女子、小兒,皆可服之。
排風湯:治諸風疾損。白蘚皮、白朮、芍藥、肉桂去皮、川芎、川當歸去蘆、杏仁去皮、尖。防風、甘草各二兩。獨活、麻黃去根節、白茯苓各三兩。右每服二錢,水一盞半,薑四片,煎至八分,不拘時服。更宜續命湯、消風散。
接骨藥:下窟鳥,一名鶚,用骨燒存性,用古銅錢一個煅,醋淬七次,為末等分。骨斷夾縛訖,用藥一錢,以酒調下,不可過多。病在下空心服,在上食後服,此方極驗。
常用整骨藥:用大草烏,刮去皮為細末,每服逐半錢,溫酒調下。如未覺,再添二分藥,酒下。又方用乳香、沒藥各一兩,別研;次用血竭、自然銅、無名異、醋煮黃木鼈子各一兩,地龍二兩,並為末,蜜丸如龍眼大,嚼爛,熱酒嚥下。俟了,用生葱嚼解。
至(一)真散,一名奪命散。治打破傷損,破腦傷風頭疼,角弓反張。天南星炮七次,防風去蘆叉。右等分為末。凡破傷風病,以藥敷貼瘡口,即以溫酒調一錢服之。如牙關緊急,以童便調二錢服;垂死心頭微溫,童便調二錢,並進三服。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