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彌勒梵文Maitreya,意譯作慈氏在因地修菩薩行時,以慈悲心利益眾生,所以稱為彌勒
【一】窺基大師之《觀彌勒菩薩上生經疏》說彌勒有三義:

一:從其母親而言:「其母素性不調,懷子以來,慈矜苦厄」。是說其母自懷孕後,對苦難眾生甚為關懷慈愛,所以稱為慈氏。

二:從其父親而言:「其此慈者,父王本姓;父姓母姓,俱有慈故,名為慈氏」。是說因其父母名字俱有個慈字,所以其子名慈氏。

三:『慶喜起(阿難尊者)問佛:慈氏名因?佛言:過去此南瞻部洲有大國王,名:「達磨流枝」,此云"法愛"。爾時有佛,號曰弗沙,有一比丘入慈三昧,身相安淨,放光照耀。

爾王達磨流枝問:「此僧何定至此?」佛言:入慈定。

國王倍生欣躍云:此慈定巍巍乃爾!我當習之,生生不絕。往昔法愛王者,今慈氏是也。從彼法意,常號慈氏,久習成性,佛稱彌勒。』因生生世世,習慈愛之定。所以號稱慈氏。

【二】《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 卷三》:

『彌勒菩薩法王子,從初發心不食肉,以是因緣名慈氏。』

為何會引申這段故事呢?因從初期佛陀在世時,直至部派佛教都沒有規定,弟子不能食肉,他們可以食三淨肉。後來發展到大乘思想,因強調度眾生、利益眾生、慈愛眾生,基於同情心而不食眾生肉的思想才開始萌芽。

早期大乘經說及不食眾生肉的有《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過去無量劫時,有世界名勝花數,佛號彌勒,恆以慈心四無量化一切。彼佛說經名《慈三昧光大悲海雲》。若有聞者,即得超越百億萬劫生死之罪,必得成佛,無有疑慮………我於佛法中,誦持《大慈三昧光明大悲海雲經》,以此功德,願於未來過算數劫,必得成佛,而號彌勒。

彼時世間有雨星現,國王荒淫,彗星橫流,連雨不止,洪水暴漲,仙人端坐不得乞食經歷七日。 時林中有五百白兔,有一兔王,母子二獸見仙人七日不食, 而作是言:今此仙人為佛道故,不食多日命不久遠,法幢將崩,法海將竭,我今當為無上大法令得久住不惜生命...肉熟之後,時山神白仙人言:兔王母子為供養故,投身火中,今肉已熟,汝可食之。是彼仙人聞山神語,悲不能言,以所誦經書置樹葉,又說偈曰:

寧當燃生破眼目,不忍行殺食眾生。

諸佛所說慈悲經,彼經中說行慈者,

寧破骨髓出頭腦,不忍噉肉食眾生。

如佛所說食肉者,此人行慈不滿足,

常受短命多病身,迷失生死不成佛。

時彼仙人說此偈已,因發誓言:願我世世不起殺想,恆不噉肉,入白光明慈三昧,乃至成佛,制斷肉戒。作此語也,自投火坑與兔併命...爾時白兔王者,今現我身釋迦文尼佛是;時兔兒者,今羅候羅是;時誦經仙人者,今此眾中,婆羅門子彌勒菩薩摩訶薩是。』

此段經文是彌勒菩薩本生譚,是往昔彌勒菩薩行菩薩道的一段故事,由於彌勒菩薩因地修慈三昧的啟發,成就後代大乘佛教重視不食肉的思想。經中說明修行人因慈悲心故,寧願自毀生命也不忍食眾生肉,常害眾生之人會感受多病及短壽之身,又怎能成佛呢!

【三】《中阿含經 ─ 卷十三說本經》:

『佛告諸比丘: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當時有佛名彌勒如來...爾時尊者彌勒即從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我於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可得成佛,名彌勒如來。世尊歎曰:善哉!善哉!彌勒,汝發心極妙,謂領大眾。所以者何?如汝作是念:世尊!我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可得成佛,名彌勒如來。

此段為《中阿含經》介紹彌勒佛名字的來由。總括來說彌勒佛又稱慈氏,是因過去生中不食眾生肉而得名。佛教沒有規定皈依三寶之後就一定要持素。但是,當佛教徒慢慢了解佛教義理後,就明白到持素的原因及好處,自會因想長養慈悲心而持素,這是中國佛教美德的表現。

上摘錄自慈航淨院佛學班

彌勒菩薩的史傳:

彌勒菩薩的歷史資料在很多文獻上都有記載,較詳細的有《賢愚經 ─ 卷十二波婆離品》,說彌勒菩薩是釋迦牟尼佛時代的人物,出生於波羅捺斯國,是宰相的兒子,容姿挺特莊嚴,具足三十二相。當時的國王知道後甚為妒忌,害怕將來會被他奪去王位,於是想法要殺害他。宰相知道後立即將彌勒菩薩送往南印度,住其弟波婆離家中。波婆離是南印度國的國師,學識廣博,智慧甚高,常有五百學子從其學習;對彌勒菩薩甚為愛護。彌勒菩薩天資聰敏,在一年內便盡得其學問。為了替彌勒菩薩開辯論大會,要廣請各婆羅門僧侶見證及認同其學問,波婆離於是便派弟子到波羅捺斯國向其父索款。但他的弟子卻想先參見釋迦牟尼佛後,才去彌勒菩薩父親的家中,不幸在途中被老虎咬死了。由於欲見佛的一點善心,得到死後生天。

波婆離等了很久都未見弟子回來,於是傾盡家財為彌勒菩薩開大會,邀請了當時有名的婆羅門大德僧人來參加。到大會將散時,有一婆羅門來到要求施與,但波婆離已無力再供養了。這婆羅門僧人大怒,口出惡言,咀咒波婆離頭破七段.波婆離大為驚恐。這時,那生天的弟子下來安慰他,勸他找釋迦牟尼佛,求佛陀的慈悲願力加持。可是,當時他年紀已太老(已一百二十歲),不便前往,於是派遣彌勒菩薩及其餘十五弟子代往見佛。

彌勒菩薩見佛相貌端然,非同凡嚮,心生數難以考佛:

一:問:我師波婆離有幾相好? 佛答:有二相,紺髮相及廣長舌相。

二:問:我師波婆離有幾歲?佛答:有一百二十歲。

三:問:我師波婆離是何種姓? 佛答:是婆羅門種姓。

四:問:我師波婆離有幾弟子? 佛答:有五百弟子。

彌勒菩薩甚為敬服讚歎,佛為他說法,即得法眼淨。其餘弟子也證得阿羅漢。又,有說佛陀的義母摩訶波闍波提造了一件金縷衣供養佛陀,佛陀不肯接受,勸她把金縷衣施給僧眾,可是沒有一個僧人敢接受,只有彌勒菩薩毫不猶疑地接受了。

另一說法是佛陀接受後轉贈彌勒菩薩。從文獻上看來,說明了一點,就是彌勒菩薩在當時已擁有甚為重要的地位。

上摘錄自慈航淨院佛學班


彌勒菩薩    第二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往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