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裝修好的祝聖寺



虛雲和尚紀念館


二月十一日下午一時三十分,我們再次進入到裝修好的"祝聖寺"參拜。

"祝聖寺"位於雞足山之東側的缽盂山半山腰,前身為"缽盂庵"明朝嘉靖年間(公元一五二二壬午年至一五六六丙寅年) "陳鎏"將廢庵建成"迎祥寺"明末崇禎九年丙子(公元一六三六年丙子歲)佛僧"周定"重修。 明末崇禎十一年底至十二年的正月(公元一六三八戊寅年十二月底至公元一六三九己卯年正月),大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遊記》的有關雞足山部分中,只簡單地點到"迎祥寺"清朝康熙五年丙午(公元一六六六年丙午歲)佛僧"普宜" "廣富"重修。李卓吾曾寓此聽經。

"迎祥寺"到清朝光緒年間時,已破敗不堪。據史料記載,"虛雲和尚"在光緒三十年(公元一九零四甲辰年),正月十五日,應緣 "歸化寺""契敏和尚",懇請出關,到寺講《圓覺經》、《四十二章經》。先後應昆明"筇竹寺"和大理"崇聖寺"的邀請,到兩所寺院講經傳戒。四月初八,便在當時雲南提督"李福興"的幫助和賓川知縣一同,第三次來到佛教聖地雞足山,看到荒廢已久、無僧居住的"迎祥寺"。 是晚,"虛雲和尚"在禪定中,見大迦葉尊者捧來佛的袈裟給他看,說:"此金縷僧伽梨衣乃佛傳付於吾,在此靈山善護保存,勿令朽壞,待到未來傳授給彌勒佛,令汝發心中興此道場,弘法利生,特捧來與汝一看。佛陀當年度化眾生,仍遇很多魔障,今汝為正法而來到此山,同樣會面臨種種邪魔的干擾,不過在佛的慈威庇佑下,一切善舉你盡可放心,勇猛精進而成就之!" 虛雲老和尚起身叩頭,即出定。

"虛雲和尚"為了重修"迎祥寺",首先,降服"大覺禪寺""阿吒力宗"的首領"道成長老",有了"道成長老"有力的護持,開始接待從四方來朝聖山者,同時還親自出外募化。光緒三十一年(公元一九零五乙巳年) "虛雲和尚"應緣於"石鐘寺""寶林當家師"之請到該寺傳戒,求戒者八百多人,傳戒法會完畢。 "虛雲和尚"隻身往南洋(東南亞)弘化佛教,

光緒三十二年(公元一九零六丙午年)"虛雲和尚"赴京請領清宮內務府所刊的藏經《龍藏》,得到光緒皇帝的恩准,除欽賜《龍藏》外,還禦賜紫衣、缽具,玉印、錫杖等,同時加贈名為"護國祝聖禪寺",封賜主持"虛雲和尚""佛慈洪法大師"之號,希望"虛雲和尚"回山傳戒,護國護民。光緒三十三年(公元一九零七丁未年)"虛雲和尚"《龍藏》回雲南途中,考慮到重建寺廟需要鉅款,便繞道而至馬來西亞、泰國、緬甸等國,一路講經說法,一路募化功德。在泰國講經募化時,"虛雲和尚"禪坐入定,一坐就是九日,轟動曼谷,上至王公大臣貴族,下至普通市民,都來禮拜和捐款贈物。清朝宣統元年(公元一九零八戊申年)"虛雲和尚"用三百匹馬日夜兼程地把藏經和從東南亞募化的財物馱運回雞足山 。從此,虛雲和尚募化修建的"護國祝聖禪寺"成為雞足山佛教十方叢林的大寺。到清朝宣統二年(公元一九零九己酉年)後才得以重修,原名叫"迎祥寺",改名為"祝聖寺"

參觀"虛雲和尚"紀念館(在此我們簡單介紹佛教傳承至中土初祖達摩祖師至六祖慧能大師

禪宗初祖:達摩祖師禪宗初祖:達摩祖師俗家姓剎帝利,本名菩提多羅,係「釋迦牟尼佛」下傳的二十八祖〝菩提達摩〞是南天竺香至國(印度)三太子,亦是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得道祖師的密遠跡。達摩祖師同時也是釋迦牟尼大弟子大迦葉尊者的第二十八代傳人。 般若多羅得道祖師告菩提達摩曰:「如來以正法眼付大迦葉尊者,如是展轉,乃至於我。我今囑汝,聽吾偈曰:「心地生諸種,因事復生理。果滿菩提圓,華開世界起」般若多羅得道祖師吩咐菩提達摩曰:「汝雖得法,未可遠遊,且止南天。待吾滅後六十七載,當往震旦(中國),設大法藥,直接上根。慎勿速行,衰於日下。」…… 尊者付法已,即於座上起立,舒左右手,各放光明二十七道,五色光耀。又踊身虛空,高七多羅樹,化火自焚。空中舍利如雨,收以建塔,當宋孝武帝大明元年(公元四百五十七年丁酉歲)菩提達摩吩咐待師滅後六十七載,前往震旦(中國),設大法藥,直接上根。梁武帝普通七年(公元五百零九年、己丑歲)九月二十一日也。 廣州剌史蕭昂具主禮迎接,表聞武帝。帝覽奏,遣使齎詔迎請,當大通元年庚寅歲也。(公元五百一十年、庚寅歲、普通八年三月改元)十月一日至金陵。帝問曰:「朕即位已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祖曰:「並無功德可言。」帝曰:「何以無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帝又曰:「如何是真功德?」祖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帝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祖曰:「廓然無聖。」帝曰:「對朕者誰?」祖曰:「不識。」帝不領悟。因討論佛法時話不投契,達摩祖師自知與梁武帝的法緣不合,就北上至魏。 同年十月十九日達摩祖師從梁渡過長江進入北魏,便到河南的嵩山少林寺。當魏孝明帝孝昌三年也,公元五百二十年庚子,他在少林寺廣集信徒廣傳禪宗之理,因而被尊奉為中國禪宗的祖初, 少林寺也被奉為中國佛教的禪宗祖庭。後來他面壁九年,付法及袈裟與慧可後不久,就圓寂了,時為公元五百三十六年丙辰歲。算來世壽,逾百伍歲以上,葬於熊耳山定林寺。

禪宗二祖:慧可大師"慧可"是中國嫡傳達摩心法的禪宗二祖。又名僧可,俗姓姬,名光,又名神光,虎牢人(河南省滎陽縣),生於公元四八七年至公元五九三年。公元五七四年甲午,北周、武帝滅佛,公元五七七年丁酉亡北齊,並把滅佛行動擴大,"慧可"和同門"曇林""共護經像"遁隱到舒州皖公山(安徽省潛山縣)。在這裏度"僧璨"出家並傳以心法咐囑,是為禪宗三祖。

禪宗三祖:僧璨大師北齊天平二年(公元五五二年壬申),師年踰四十,尚未出家,出家前曾得風疾,初以白衣謁二祖,既受度傳法,祖為剃髮云:「是吾寶也。宜名僧璨。」至隋開皇十二年(公元五九二年壬子)壬子歲,傳法"道信"

禪宗四祖:道信大師道信大師生於陳國太建十二年(隋朝開皇前一年,公元五八○年庚子),師俗姓司馬,世居河內,後遷徙至蘄州廣濟縣。奉師九年(一說十年)道信嗣承三祖道風,收攝心念專注修行,脅不至席六十年。三祖屢次勘驗,知"道信"的根器因緣已成熟,傳付他衣缽。 唐武德七年(公元六二四年甲申),返回蘄州,住破頭山(即蘄州黃梅縣雙峰山)在往黃梅縣的路上,遇到一個小孩,觀察這個孩童骨相奇秀,異乎常童。四祖默識這個孩童是個法器,宿世有因緣,便收為弟子,最後付法傳衣,說偈:「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大緣與性合,當生生不生。」這就是中國禪宗五祖弘忍大師

禪宗五祖:弘忍大師唐代僧。蘄州(湖北蘄春)黃梅人,俗姓周。七歲時隨四祖道信出家於蘄州黃梅雙峰山東山寺,窮研頓漸之旨,得其心傳。師之法相莊嚴,曾有智者見之,歎曰:「此子缺七種相,不逮如來。」足見師已具足如來二十五相。唐永徽二年(公元六百五十一年)道信入寂,師承法席,世稱「五祖黃梅」,咸亨二年(公元六百七十一年)傳法於六祖慧能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慧能,(公元六百三十八年~公元七百一十三年)唐代僧。俗姓盧,生於南海新興(廣東)。一日負薪至市,聞客讀誦金剛經,心即開悟,時五祖弘忍蘄州黃梅之東禪院,法門甚盛。師乃前往拜謁。五祖試問其所來及欲求何物,師答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五祖謂:「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慧能對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五祖驚異其稟性非凡,遂使入碓房舂米,歷八月。一日,五祖令眾人各述一偈以傳衣授法,上座神秀遂於壁廊書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師聞之,謂此偈未見本性,遂請一童子代於壁間亦書一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聞之,識其為真能傳大法者,乃夜召師入室,潛授衣法。

虛雲和尚俗姓肅,諱古岩,字德清,又名演彻,六十餘歲時方自號虛雲。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的後代俗姓肅,祖範湖南湘多。其父玉堂俗姓肅,在三兄弟中排行老大。其母顏氏年過四十無子,清朝道光十九年(公元一八三九年己亥歲)由友人引導而信奉佛法安守三歸五戒,持唸"觀音靈感真言"。農曆九月十九觀音菩薩出家日,當晚夫妻同時得夢示,見一長鬚著青袍者,在上百名手持鮮花的童男、童女簇擁下,頭頂著觀音菩薩御虎前來,躍臥床上,夫妻兩人同時受驚,起身相告, 之後,顏氏便有了身孕。虛雲和尚生於清朝道光二十年(公元一八四零年庚子歲)農曆七月二十九日,出生時,為一圓形肉團,其母驚嚇而逝。第二天上午,有一位賣藥老翁路過得知大喜道賀:「善哉!此乃百姓有福,依於書說,此乃"靈球",此子日後必為聖賢也!」於是入內用剪刀開胎胞,此時天空出現一道絢麗的彩虹,且不斷變化成紅、黃、紫等各種顏色、斑斕的彩雲在四週空中繚繞、慢慢地舒展翻飛,絢麗多姿。萬眾仰觀,嘆為稀有。

虛雲和尚是佛教未法劫難期間,橫跨著清未、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朝代一百年的一代佛教宗師,其偉大的禪悅德行,忍辱般羅密,金剛持行,甚深微妙的修為,精通法義,灌徹古今,嚴守教戒,正知正見,其廣大的胸襟,大無畏的精神,誅惡揚善,復興佛之正教利,辯才無礙,調御丈夫,正如魯迅先生所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虛雲和尚是也。

虛雲和尚乃是中華民族佛國之寶,我等國人不知不覺、不懂珍惜矣!嘆可奈何!

"祝聖寺"於一九五二壬辰年和一九六三癸卯年曾兩次得到政府的撥款修理,一九六六丙午"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嚴重破壞,一九八零庚申年政府又撥款重新修復,面積達六千四百四十三平方米。一九八四甲子年四月,國務院確定"祝聖寺"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為佛教開放活動場所。一九九三癸酉年十一月,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離開"祝聖寺",細心的遊客可以從放生池正對著的前後大門的門楣上,讀到"退後一步想"、"能有幾回來"的一對合聯。其中含味人生無常,因緣際會有幾回?




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後朝聖之旅    第七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往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