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側四解脫輪中的四方佛,除了中央各月輪的佛陀之外,各配有四尊菩薩,合計為十六菩薩。這十六位大菩薩:
代表"大圓鏡智"的東方"阿閦佛",屬於金剛部,其四週有"金剛薩埵"、"金剛王"、"金剛愛",及"金剛喜"四菩薩。
代表"平等性智"的南方"寶生佛",屬於寶部,四週有"金剛寶"、"金剛光"、"金剛幢"、"金剛笑"四位菩薩。
代表"妙觀察智"的西方"阿彌陀佛",屬於蓮華部,四週有"金剛法"、"金剛利"、"金剛因"、"金剛語"四位菩薩。
代表"成所作智"的北方"不空成就佛",屬於羯磨部,其四週有"金剛業"、"金剛護"、"金剛牙"、"金剛拳"的四位菩薩。
此外,在大金剛輪內側的四隅中,則有"金剛嬉"、"金剛鬘"、"金剛歌"、"金剛舞"等四位內供養菩薩。
在大金剛輪的外側,則配有東北角"地天"、西南角"水天"、東南角"火天"、西北角"風天"等四大天神,支持著金剛寶樓閣。雖然實際上應有五大,但是因為空大無礙,如虛空般無以描繪,因此只顯現四大。
除了在四方四佛的兩側各有金剛杵相隔之外,在大金剛輪之外也有金剛杵為界道。一般而言,這些金剛杵為三股杵,也有用獨股杵的。此外,在大金剛輪與四天神外側的西南,也有金剛杵四面圍繞,成為金剛界畔,在這四方的金剛界畔之內,可視為成身會的第一重。
在第一重金剛界畔外的第二重中,則有"賢劫千佛",聚集於寶樓閣的廊廡之中,"賢劫千佛"是我們這個時劫中的千佛,同時也含攝過去莊嚴劫千佛及未來星宿劫千佛,代表三世的諸佛。而在第二重的四隅中有"金剛香"、"金剛華"、"金剛燈"、"金剛塗香"四位外供養菩薩。而在東、西、南、北的四方,則現有"金剛鈎"、"金剛索"、"金剛鏁"、"金剛鈴"等四攝菩薩。
在第二重外的四方又有金剛杵的界道,在這金剛界畔之外,則有第三重的外金剛部,這些是護世諸天的首領。
東方有"那羅延天"、"俱摩羅天"、"金剛摧天"、"梵天"、"帝釋天";
南方有"日天"、"月天"、"金剛食天"、"彗星天"、"熒惑天";
西方有"羅剎天"、"風天"、"金剛衣天"、"火天"、"毘沙門天";
北方有"金剛面天"、"焰摩天"、"調伏天"、"毘盧夜迦天"、"水天"等二十天。
金剛界三十七尊
在成身會中,共有一千零六十一尊。但一般而言,以其中的三十七尊為重要,稱為金剛界三十七尊。這三十七尊包括:
一、五佛,即"毘盧遮那佛"、"阿閦佛"、"寶生佛"、"阿彌陀佛"、"不空成就佛"。
二、四波羅蜜,乃是"毘盧遮那佛"的四親近,由"毘盧遮那佛"所出生,表示四佛的定德。即"金剛波羅蜜菩薩"、"寶波羅蜜菩薩"、"法波羅蜜菩薩"、"羯磨波羅蜜菩薩"。
三、十六大菩薩:
一、"阿閦佛"的四親近菩薩:"金剛薩埵"、"金剛王菩薩"、"金剛愛菩薩"、"金剛喜菩薩"。
二、"寶生佛"的四親近菩薩:"金剛寶菩薩"、"金剛光菩薩"、"金剛幢菩薩"、"金剛笑菩薩"。
三、"阿彌陀佛"的四親近菩薩:"金剛法菩薩"、"金剛利菩薩"、"金剛因菩薩"、"金剛語菩薩"。
四、"不空成就佛"的四親近菩薩:"金剛業菩薩"、"金剛護菩薩"、"金剛牙菩薩"、"金剛拳菩薩"。
四、八供養菩薩,有內外之分。內四供養是"毘盧遮那佛"為供養四佛而流出者,即嬉、鬘、歌、舞四菩薩。外四供養是東南西北四佛為供養"毘盧遮那佛"而流出者,即香、花、燈、塗香四菩薩。
五、四攝菩薩,乃從"毘盧遮那佛"心中流出,將一切眾生引入曼荼羅,表授給果地之法的化他之德,即鈎、索、鏁、鈴四攝菩薩。
在這三十七尊中,除了外四供養菩薩及四攝菩薩是在大金剛輪外的第二重中,其餘皆在大金剛輪中。
金剛界三十七尊是金剛界曼荼羅的核心本尊,就本質上而言,都是"毘盧遮那佛"的流現。但三十七尊的出生次第,說法並不完全一致。
大《理趣釋》及《秘藏記》等,認為是由"毘盧遮那佛"出生四波羅蜜菩薩,再由四波羅蜜菩薩出生四方佛。
但是在《金剛頂經》、《金剛頂瑜伽三十七尊出生義》、《菩提心論》等都認為是由中央的"毘盧遮那佛"出生東南西北四方的四佛,再由四佛出生四波羅蜜菩薩向中央供養"毘盧遮那佛",成為四親近菩薩。
一般我們觀察金剛界三十七尊的出生,是以菩薩依五相成身觀而證成為金剛界佛,現身在金剛峰頂大寶樓閣中,為金剛界"毘盧遮那佛"。而依中央"法界體性智"流所現起的"毘盧遮那佛",現起四種佛智而流出四方四佛。(見圖一)
圖一、中央毘盧遮那佛流出四方位四佛圖
|
即"大圓鏡智"示現東方"阿閦佛"。"平等性智"示現南方"寶生佛"。"妙觀察智"示現西方"阿彌陀佛"。"成所作智"示現北方"不空成就佛"。
事實上,這也是修行過程中轉識成智的過程:修至第九識轉成中央"法界體性智"; 第八識轉成東方"大圓鏡智";第七識轉成南方"平等性智";第六識轉成西方"妙觀察智";修前五識(眼、耳、鼻、舌、身)轉成北方"成所作智"。這五智五佛為法界的實相,這實相普遍常住,眾生本來具足,而在修證的過程中,法爾顯現。
此時,再由四方佛出生四波羅蜜菩薩,供養"毘盧遮那佛",成為四親近菩薩,這四菩薩中,"金剛波羅蜜"代表堅固的菩提心,"寶波羅蜜"代表供養、佈施,"法波羅蜜"代表般若智慧,"羯磨波羅蜜"代表勇猛精進之德。(見圖二)
圖二、四方佛生出四波羅蜜供養毘盧遮那佛圖
|
接着,由"毘盧遮那佛"化現東、南、西、北四方佛的四親近菩薩,共為十六大菩薩。其實這十六位大菩薩,也可視為眾生發心修行成佛的過程。
東方有"金剛薩埵"、"金剛王菩薩"、"金剛喜菩薩"、"金剛愛菩薩"四菩薩為發菩提心之功德;
南方有"金剛幢菩薩"、"金剛寶菩薩"、"金剛光菩薩"、"金剛笑菩薩"四菩薩為修行聚福資糧之功德;
西方有"金剛語菩薩"、"金剛因菩薩"、"金剛法菩薩"、"金剛利菩薩"四菩薩為般若智慧法門之功德;
北方有"金剛護菩薩"、"金剛拳菩薩"、"金剛牙菩薩"、"金剛業菩薩"四菩薩為自利化他事業之功德。(見圖三)
圖三、毘盧遮那佛化現四方佛的四親近菩薩圖
|
接着,"毘盧遮那佛"為酬答四佛的供養,又在四佛之側的四隅,示現"金剛嬉"、"金剛鬘"、"金剛歌"、"金剛舞"內四供養菩薩,這四菩薩代表:
"金剛嬉菩薩"代表"毘盧遮那佛"酬答東方"阿閦佛"的供養,示現四親近菩薩,所發菩提心之喜悅;
"金剛鬘菩薩"代表"毘盧遮那佛"酬答南方"寶生佛"的供養,示現四親近菩薩,修行聚福資糧的莊嚴;
"金剛歌菩薩"代表"毘盧遮那佛"酬答西方"阿彌陀佛"的供養,示現四親近菩薩,般若智慧法門的讚揚;
"金剛舞菩薩"代表"毘盧遮那佛"酬答北方"不空成就佛"的供養,示現四親近菩薩,自利利他事業精進的攝化。
(見圖四)
圖四、毘盧遮那佛化現內四供養菩薩酬答四佛供養圖
|
這時四方佛為了酬報"毘盧遮那佛"的供養,所以在第二重示現"金剛香"、"金剛花"、"金剛燈"、"金剛塗香"四位外供養菩薩。
東方"阿閦佛"為滋茂堅固發菩提心之眾善而供養"金剛香菩薩",酬報"毘盧遮那佛";
南方"寶生佛"為供養、佈施寶性功德莊嚴而示現"金剛花菩薩",酬報"毘盧遮那佛";
西方"阿彌陀佛"為供養般若法門智慧之燈而示現"金剛燈菩薩",酬報"毘盧遮那佛";
北方"不空成就佛"為供養殊妙悅意及五分法身而供養"金剛塗香菩薩",酬報"毘盧遮那佛"。
(見圖五)
圖五、四方佛現外四供養菩薩酬報毘盧遮那佛的供養圖
|
此時,"毘盧遮那佛"為了使一切眾生,安住於實相法界,在四方四門示現四攝菩薩,這四攝菩薩中,以"金剛鈎菩薩"鈎召眾生入於菩提道埸,以"金剛索菩薩"引入禁縛苦惱妄想,以"金剛鏁菩薩"堅固閉鎖一切惡趣之門,以"金剛鈴菩薩"的微妙法音令其歡喜。(見圖六)
圖六、毘盧遮那佛示現四門四攝菩薩入道圖
|
在這三十七尊中,又可分為慧門十六尊,慧門即為陽性男眾的菩薩,包括四方佛各四親近菩薩,東方有"金剛薩埵"、"金剛王菩薩"、"金剛喜菩薩"、"金剛愛菩薩";南方有"金剛幢菩薩"、"金剛寶菩薩"、"金剛光菩薩"、"金剛笑菩薩";西方有"金剛語菩薩"、"金剛因菩薩"、"金剛法菩薩"、"金剛利菩薩";北方有"金剛護菩薩"、"金剛拳菩薩"、"金剛牙菩薩"、"金剛業菩薩"、共有十六尊。(見圖七)
圖七、慧門十六尊陽性男眾菩薩圖
|
另外,四波羅蜜菩薩:"金剛波羅蜜"代表堅固的菩提心,"寶波羅蜜"代表供養、佈施,"法波羅蜜"代表般若智慧,"羯磨波羅蜜"代表勇猛精進之德。
四攝菩薩:"金剛鈎菩薩"鈎召眾生入於菩提道埸,以"金剛索菩薩"引入禁縛苦惱妄想,以"金剛鏁菩薩"堅固閉鎖一切惡趣之門,以"金剛鈴菩薩"的微妙法音令其歡喜。
八供養菩薩:
"金剛嬉菩薩"代表"毘盧遮那佛"酬答東方"阿閦佛"的供養,示現四親近菩薩,所發菩提心之喜悅;
"金剛鬘菩薩"代表"毘盧遮那佛"酬答南方"寶生佛"的供養,示現四親近菩薩,修行聚福資糧的莊嚴;
"金剛歌菩薩"代表"毘盧遮那佛"酬答西方"阿彌陀佛"的供養,示現四親近菩薩,般若智慧法門的讚揚;
"金剛舞菩薩"代表"毘盧遮那佛"酬答北方"不空成就佛"的供養,示現四親近菩薩,自利利他事業精進的攝化。
東方"阿閦佛"為滋茂堅固發菩提心之眾善而供養"金剛香菩薩",酬報"毘盧遮那佛";
南方"寶生佛"為供養、佈施寶性功德莊嚴而示現"金剛花菩薩",酬報"毘盧遮那佛";
西方"阿彌陀佛"為供養般若法門智慧之燈而示現"金剛燈菩薩",酬報"毘盧遮那佛";
北方"不空成就佛"為供養殊妙悅意及五分法身而供養"金剛塗香菩薩",酬報"毘盧遮那佛"。
稱為定門十六尊,定門為陰性女眾菩薩。(見圖八)
圖八、定門十六尊陰性女眾菩薩圖
|
這三十二尊加上五方佛,共三十七尊,可說是修證成佛必具的三十七種妙智,都是"毘盧遮那佛"所流現的,是金剛界佛一法界身的現起。而諸尊間的相互供養,表示了諸佛作業,也是佛的遊戲王三昧,更是我們本然法爾具足的體性。
此外,成身會可視為修行者從因向果的成佛次第。但是從成佛的果位立場而言,由成佛之後而開出諸會曼荼羅,則是由果向因,救度眾生的事業開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