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足山雄居於雲貴高原、位於雲南省,距昆明四百公里的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西北隅,(距大理市一百零三公里,距賓川縣城三十多公里),雞足山東西長七公里,南北寬六公里,前臨蒼山洱海,後靠滾滾金江,最高海拔三千二百四十八米,因山勢頂聳西北,尾掉東南,前列三峰,後拖一嶺,形如雞足而得名。全山共有四十座奇山,十三座險峰,三十四座崖壁,四十五個幽洞,一百餘處泉潭,雞足山從公元前八八三年(周孝王十四年),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飲光迦葉尊者守衣入定雞足山的華首天門。
守衣入定,助佛行化,是釋迦牟尼佛很重要的咐囑之一,彌勒下生經記載著:那時佛世尊告訴阿難說,依循正法修道成功的人,都是厭惡世間的一切苦樂憂患,一心修出苦得樂的出世法,才得解脫。而我佛世尊的大弟子迦葉尊者,是修十二頭陀的苦行者,已經在過去諸佛之處,修清淨梵行,德高望重,他將於未來的那個時候,輔助彌勒佛,渡化人民。
景德傳燈錄第二十四卷的記載:「世尊以金縷僧衣付囑摩訶迦葉,以待慈氏佛下生。」金縷僧衣是用金線織成的袈裟,慈氏佛即彌勒佛。後來的迦葉尊者,就依照佛世尊的咐囑,在中國滇西的雞足山守護著這件法衣,進入「那伽大定」之中。由公元前一零二九年、壬子至公元二零零六、丙戊年,故迦葉尊者「守衣入定」,佛曆己是三千零三十五年。因為這一件大事因緣,是佛世尊住世時,
佛口親自宣說吩咐,真實不虛,咐囑迦葉,守衣入定,是人世間的一大盛事,事實上法衣的傳授,即代表心法的傳承,一直是佛門中最為神祕而令人振奮的公案。
由於歷代帝王大力支持,僧人的募化,以及官吏的護法,佛教信徒的捐助,自開山以來,雞足山的佛教建築,始於唐,繼於宋、元,盛於明、建成了以寂光寺為主的八大寺七十一叢林。清康熙時期雞足山,有大小寺院四十二座,庵堂六十五個,靜修室一百七十餘所,僧人達五千餘人。到清朝光緒年間,發展到以祝聖寺為中心的三十六寺院,七十二庵堂,靜室、亭樓、牌坊、廟宇一百七十餘處。鼎盛時,有寺院、庵堂四百九十餘座的宏大規模廟宇遍佈全山,直至民國仍有增修,構成 "金殿空中香霧迷,十里松風吹不斷"的壯觀畫卷。雞足山,以"雄、秀、幽、奇、絕"
著稱,與五台、普陀、九華、峨眉齊名,併稱為「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素有"靈山佛都"的美稱。
公元一六三八戊寅年(崇禎十一年),三百多年前明代的徐霞客(公元一五八七丁亥年至公元一六四一辛巳年),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兩次登臨雞足山,住山數月,對雞足山地理、水文、植物、寺院等進行詳細考察,纂修了第一部《雞足山誌》,為著名的"日、海、雲、雪四大奇觀"和"八大勝景"感嘆不已,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讚曰:「海內得其一,已為奇絕,而況乎全備者耶?此不特首雞山,實首海內矣。」
雞足山自然人文景觀眾多,尤以"一鳥(迦葉鳥)、二茶(獅子頭、通草片茶花)、三龍(龍棕、龍竹、龍爪杜鵑)、四觀(日、海、雲、雪)、五杉(冷杉、油杉、柳杉、紅豆杉、杉木)、六珍(香筍、冷菌、板栗、岩參、香菌、銀耳)、七獸(猴子、岩羊、獐子、豹、熊、野豬、鹿)、
八景(天柱佛光、華首晴雷、蒼山積雪、洱海回嵐、飛瀑穿雲、萬壑松濤、重崖返照、塔院秋月),杜鵑長廊、古洞別天、雲南古茶、楞嚴倒影、四景。景致十則(絕頂四觀、華首重門、羅漢絕壁、太子玄關、獅林靈泉、浮屠綰勝、放光瑞影、瀑布騰空、古洞別天、傳衣古松)。勝概八景(玉龍吹霰、綠天四翳、塔凝空月、地隱晴雷、遙峰雪燦、岩日流丹、雲海晴光、洞悶靈奇)和幽勝八景(珠簾串月、黎明涌日、梵接天風、霧篆世霖、古岸椿盤、河舒青眼、天池倒影、倉湖漁火),等眾多景觀景點,令古今海內外嘆為觀止。
雞足山最聞名的珍禽要數迦葉鳥。相傳為佛祖釋迦牟尼飛身來雞足山時所帶來,生活在海拔三千二百四十八米的金頂寺、華首門一帶,常會飛到僧人手掌心吃食,有"鳥啖手中食"之說。
雞足山同時也孕育了千百年燦爛輝煌的佛教、歷史文化,涵養了歷代文人騷客歌賦雞足奇山異水的激情。從唐代畫聖吳道子、宋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米芾到近現代的孫中山、梁啟超、徐悲鴻,再到當代趙樸初、費孝通、馮牧等等,無論是《瘦馬》、《雞.竹.山》、《奔馬》、《雄雞圖》、"靈山一會"、"飲光儼然"、"靈岳重輝"等珍貴詩文書畫,還是紫衣玉印、玉佛等等文物珍品,都為雞足名山獨領風騷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雞足山吸引著周圍地區的善男信女、和尚、大德、歷代聖賢、政客,甚至西藏喇嘛、印度及東南亞等地的佛教徒也紛紛前來朝拜。
公元一九六六年丙午(天干丙火、地支午、獅子座),大獅吼、中國人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的奪權運動,號召紅衛兵打爛舊世界"破四舊、立四新"全國的文化遺產、寺廟全被燒毀,在這紅色恐怖之中。雞足山所有的寺院、廟宇亦付之一炬。正是「秦皇已廢又重興」,毛澤東本人亦承認他是秦始皇,「而且超過秦始皇百倍」。毛澤東還寫信給郭沫若:「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待商量........」他把中華民族的人民 "一窮二白"的處境搞到祖宗佛教精神遺產"蕩然無存""一乾二淨"。
公元一九八四年甲子,中國在鄧小平的領導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當地政府在雞足山重點對金頂寺、銅瓦殿、迦葉殿、虛雲寺、慧燈庵、佛塔寺、五華庵、石鐘寺、祝聖寺、牟尼庵、萬壽庵、九蓮寺等近三十餘座寺庵塔院進行了修復保護和開發。目前,修復還在進行。
釋迦牟尼佛之誕生於:周昭王二十四年、由黃帝元年第一個甲子(六十年)至此是第二十八個甲子年,即是公元前一零二九、壬子年、農曆四月初八日。而釋迦牟尼佛八十歲高齡,圓寂於中土的周穆王五十三年、第三十個甲子(六十年),即是公元前九四九年、壬申年,剛好八十年。中國佛教都是以中國歷史記載沿用的佛曆為佛祖誕日。由公元前一零二九年、壬子加公元二零零六、丙戊年,故佛曆己是三千零三十五年。釋迦牟尼佛三千年(正法時期一千年、像法時期一千年、末法時期一千年),現己過三千年,而跨入彌勒佛的世紀。
彌勒菩薩是當來下生的彌勒尊佛,佛在王舍城靈鷲峰上(靈鷲峰、雞足山"祟聖寺"又稱靈鷲山),與他授記。並說《佛說彌勒上生兜率陀天經》,講到彌勒的事跡時,佛對優波離尊者說:"此人從此十二年後,必得往生兜率天上。"當時在座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足可證明彌勒上生兜率的事實。及未來彌勒下生的時候,八相成道、說法、度生,與及其國土名安樂世界,都說得很詳盡!
曾經七佛授記,為釋迦牟尼佛的補佐,現正在兜率內院說法,等待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結束後,他就成為下一世界的法王了;因此彌勒菩薩現在的地位,稱為"一生補處"。可說,彌勒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法統繼承人,即是釋迦牟尼佛,住世三千年結束,就輪到彌勒菩薩下生,大迦葉尊者以金縷僧衣傳授、法統傳授於彌勒菩薩,住持正法,大開龍華三會。
另《授記經》云:"汝彌勒受我記後,將來成佛度脫人天......未來度生事業,完全負荷於汝"。這是釋迦牟尼佛當眾對彌勒說的,也就是彌勒位居補處,當來在此成佛的證明。在信仰史上,彌勒菩薩即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則與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等齊;過去曾與釋迦牟尼佛,在弗沙佛座下,同發菩提心。他雖是未來佛,但早己授記成佛,為千佛數中之第五位住世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