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金剛界(梵名 vajra dhātu)簡稱金界。是根據《金剛頂經》、《大教王經》所說,由佛部(中)、金剛部(東)、寶部(南)、蓮華部(西)、羯磨部(北)等五部組成。表"毘盧遮那佛"的智法身,其體堅固猶如金剛,能摧破一切煩惱,所以稱為金剛界。此界具有"智"、"果"、 "始覺"、"智證"諸義。

此金剛界如果以圖顯示,稱為"金剛界曼荼羅"。在現圖曼荼羅中,金剛界共有九會。但週圍八會都是依止中央羯磨會(成身會),而示現其別德妙用。羯磨會的中台有五大月輪,五佛安坐其中。

五佛即五部,中央"毘盧遮那佛"佛部顯現理智具足,大覺圓滿。

東方"阿閦佛"金剛部屬於菩提心發生之位,相當於四季中的春天,代表萬物生長的妙德。

南方"寶生佛"寶部屬於已生菩提心的熾盛位,如同夏季草木的繁盛。

西方"阿彌陀佛"蓮華部乃是證得菩提果之位,以大悲心入於生死界,為眾生說法除其疑惑,如同秋天草木結為果實。

北方"不空成就佛"羯磨部代表成辦事業之位,如同冬天萬物休止,而貯藏入春可發生的作用能力。

"阿閦佛"等四佛是"毘盧遮那佛"的別德,所以五部是由佛部展開而成的。

金剛界曼荼羅的意義

金剛界曼荼羅(梵名)是金剛界中九會曼荼羅(九種曼荼羅)的合稱。金剛界曼荼羅這一名稱的由來,在《現證三昧大教王經》卷五《金剛界大曼荼羅廣儀軌分》中說:「復次,我今當演說,最上廣大曼荼羅,其相猶如金剛界,是故名為金剛界。」

金剛界曼荼羅是金剛界的"毘盧遮那佛"最初為金剛手、觀音、虛空藏、文殊等大菩薩,在色究竟天宮廣大摩尼寶殿中所示現的內證境界。但是為了調伏剛強難化的大自在天眾等惡性眾生,所以下降到須彌山頂的金剛摩尼寶峰大樓閣中,入於悲忿金剛三摩地,重為示現大威德身。

現在所圖繪的金剛界曼荼羅其實就是描繪當時諸尊集會的情形。其構造也依色究竟天宮與須彌山頂的大會式樣,因此,這一幅圖像曼荼羅就是金剛界曼荼羅

金剛界曼荼羅,是"毘盧遮那佛"及諸佛菩薩在色究竟天宮及須彌山頂的集會場所,所依止的是如金剛般堅固不壞的智慧體性所建立,因此名為金剛界

《秘藏記》中說:胎藏者也,金剛者也,界者身也。持金剛者身,身即聚集義也,言一身聚集無量身。」在此金剛界"毘盧遮那佛"智身,胎藏界"大日如來"理身。由聚集無量無邊的如來金剛智體,而成就為金剛界"毘盧遮那佛"

金剛界曼荼羅的組織

金剛界曼荼羅根據密教兩部根本經典之一的《金剛頂經》所造。梵文大本的《金剛頂經》共有十八會,十萬頌。

在這十八會中,說法之處共有十二處,標示如下:

第一會:一切佛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 — 於色究竟天說。

第二會:一切佛秘密主瑜伽 — 於色究竟天說。

第三會:一切教集瑜伽 – 於法界宮殿說。

第四會:降三世金剛瑜伽 — 於須彌盧頂說。

第五會:世間、出世間金剛瑜伽 — 於波羅奈國空界中說。

第六會:大安樂不空三昧耶真實瑜伽 — 於他化自在天宮說。

第七會:普賢瑜伽 — 於普賢菩薩宮殿中說。

第八會:勝初瑜伽 — 於普賢宮殿說。

第九會:一切佛集會拿吉尼戒網瑜伽 — 於真言宮殿說。

第十會:大三昧耶瑜伽 — 於法界宮殿說。

第十一會:大乘現證瑜伽 — 於阿迦尼吒天說。

第十二會:三昧耶真實瑜伽 — 於空界菩提場說。

第十三會:大三昧耶真實瑜伽 — 於金剛界曼荼羅道場說。

第十四會:如來三昧耶真實瑜伽 — 於金剛界曼荼羅道場說。

第十五會:秘密集會瑜伽 — 於秘密處說(瑜師婆伽處,般若波羅密宮)

第十六會:無二平等瑜伽 — 於法界宮說。

第十七會:如虛空瑜伽 — 於實際宮殿說。

第十八會:金剛寶冠瑜伽 — 於第四靜慮天說。

以上是出於《金剛頂瑜伽經十八會指歸》中所說,其中第一會及第十四會並沒有記載說法處所。但是,在《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卷上,有載明"住阿迦尼吒天(色究竟天)王宮中大摩尼殿",因此可明了第一會的說法處在色究竟天。另外,第十四會可能是在第十三會的金剛曼荼羅道場所說,於是總計有十二處、十八會。《十八會指歸》,是不空三藏取十萬頌大本的意旨,略述而成的。現在中文流通的金剛界諸經,都是由大本中摘取精要,略述其大意或擇取一品一會所成的經本。

不空三藏所譯的《金剛頂大教王經》是大本《金剛頂鋞》初會現證大教王會中的第一品《金剛界品》的翻譯。不空譯至此就圓寂。至宋朝施護法師譯出三十卷的《大教王經》,才是《金剛頂經》初會《金剛界品》、《降三世品》、《遍調伏品》《一切義成品》等四品的全譯。

另外,他又譯出七卷《最上秘密大教王經》,是本經的第十五會法賢三藏譯出七卷《最上根本大樂金剛大教王經》,則是第六會



一般所稱的金剛界九會曼荼羅,並不是指《金剛頂經》十八會中的九會,而是指初會《金剛界品》中所說的六種曼荼羅金剛界大曼荼羅、陀羅尼曼荼羅、微妙金剛曼荼羅、供養羯磨曼荼羅、四印曼荼羅、一印曼荼羅。第七種理趣會,出自《金剛頂經》第六會《大安樂不空三昧真實瑜伽》,其略本即為《理趣經》,廣本即為上述的《最上根本大樂金剛大教王經》。此外再加上初會《降三世品》第一及第二種曼荼羅,就成了金剛界九會曼荼羅。其現圖的方位如下:

金剛界曼荼羅主要以成身會為中心,成身會開示修行者五相成身及三密的觀行而成就佛果行相。因為是第二會以下的總體及根本,又名為"根本會",也即是大曼荼羅

金剛九會曼荼羅中,有從上轉門和從下轉門兩個方向。如來眾生從因向果,修行成就則先從"降三世三昧耶會"漸次上升到"成身會"如果諸佛從本垂跡,教化度眾,則以"成身會"次第轉入到"降三世三昧耶會"

我們要注意由於緣起的不同,因此在"現圖曼荼羅"中,"金剛界曼荼羅""胎藏界曼荼羅"的方位是不同的,兩者正好相反。"胎藏界曼荼羅"下方是西方,而上方東方"金剛界曼荼羅"東方西方。因此以我們的方向看來,在我們的右方金剛界曼荼羅北方,胎藏界則是南方

金剛界九會像相曼荼羅位置圖







金剛界九會種子曼荼羅位置圖







金剛界九會曼荼羅中央的成身會(羯磨會)

金剛界九會曼荼羅中央的"成身會"又叫,"羯磨會",也就是,《金剛界品》中所說,"六種曼荼羅"中的,"金剛界曼荼羅"是金剛界九會曼荼羅的根本,屬於四種曼荼羅中的,"大曼荼羅"。在此,真言行者觀想會中諸尊而成就佛身佛果,所以稱為,"成身會"。又因為此會表示諸尊的威儀事業,所以又叫,"羯磨會"

"成身會"中央描繪大金剛輪,表示五佛所住的樓閣。四方四佛的兩側有金剛杵相隔,表示樓閣的八柱。這八柱所莊嚴的內層有五個月輪,代表五佛的解脫地,稱為"五解脫輪""五解脫輪"中又各有五個月輪,每一月輪中有蓮花,表示本有無量功德。在這些蓮花上住有五佛、四波羅密、十六尊等。而支持這一寶樓閣的則依地天、水天、火天、風天四大天神之力,實際上應有五大,但以空大無礙,所以只示現出四輪。

第二重畫賢劫千佛等,集於寶樓閣的廊廡。最外一重名"外金剛部",乃護世諸天的首領"二十天"所居之地。諸尊在數目上總共有一千零六十一尊,但一般只說明重要的三十七尊。

在樓閣中央顯現具足"法界體性智""毘盧遮那佛",並由四智流出四方四佛,"大圓鏡智"示現東方"阿閦佛""平等性智"示現南方"寶生佛""妙觀察智"示現西方"阿彌陀佛""成所作智"示現北方"不空成就佛"。而這四佛又流出四方的四親近菩薩"十六大菩薩"稱為"慧門十六尊"(男尊曰慧門)

同時,四方四佛為供養中央"毘盧遮那佛",所以在"毘盧遮那佛"四方示現出四波羅密菩薩圍繞,表示四智攝歸總體。"毘盧遮那佛"為而酬答四佛的供養,又在四方四佛的身側。現出嬉、鬘、歌、舞四天女,表示心王翼贊四智。四方佛為了酬答"毘盧遮那佛",所以在第二重四隅示現香、花、燈、塗香四天女,表示四智勝妙精進

"毘盧遮那佛"為了增加威光,又在四方四門示現鈎、索、鏁、鈴四攝天女,表攝召一切眾生。此四攝、八供及四波羅密,稱為定門十六尊(女尊為定門)。

定慧各十六尊,再加上五佛,共稱為三十七尊,這三十七尊,本來即為金剛界"毘盧遮那佛"一法界身所示現,所以相亙供養,是表示佛所作的佛事業,所以稱為"羯磨會"

這些形象示現,無非是為了把抽象的無相智慧法門,使之具體化,象徵化而已。因為密教的瑜伽中,是以心的統一為根本要件。心的統一,必須修無相觀,無相觀極難入手,所以假有相觀作為方便。

因此《大日經疏》卷四說:"令初業者,措心有地,所作不空,(中略)若一切有為之法,皆悉住於實相,豈得如彼痴人,或欲逃避虛空,或欲貪著虛空乎?"

將清淨法界、四智等都化現為尊像。從這些色身、手印、衣服、莊嚴等上面,體現出無相法身的性質。如中央"毘盧遮那佛"身是白色,就示現法界的自性清淨;而蓮花座表示本有萬行功德的集聚,所有一切事相儀軌,皆有其密義,如實地體悟理解,才能掌握其精要。

金剛界九會曼荼羅的三昧耶會

第二會名為"三昧耶會"。此會位於金剛界九會東方屬於四種曼荼羅中的三昧耶曼荼羅,以塔、杵、蓮花、珠、刀、劍、器杖等持物標誌,代表"成身會"的諸尊。

這些標誌都是諸尊自證化他的本誓所示現的相狀,所以稱為"三昧耶形"。眾生一見這些"三昧耶形",就能了解代表何尊及其本願誓句,如見到塔就了知這是"毘盧遮那佛"的標誌,見到金剛杵蓮花,就知道這是"阿閦佛""阿彌陀佛"的標誌。

金剛界九會曼荼羅的微細會

第三會名為"微細會",此會位於九會中的東南方曼荼羅諸尊,都住於三股金剛杵中,以其甚微細、幽玄難知,所以稱為"微細會"而微細幽玄之相,等同於文字曼荼羅,所以屬於四種曼荼羅中的"法曼荼羅"。本會圖像大抵相同於"成身會"不過各尊都畫在三股杵裡面,表示住於微妙的智慧中。

金剛界九會曼荼羅的供養會

第四會"供養會",此會位於九會中的南方,屬於"羯磨曼荼羅",因為諸尊各個表現都捧着自身的三昧耶形於蓮"供養會"花之中,以現供養承事心王"毘盧遮那佛"的儀式,以供養為事業,所以稱為"供養會"

金剛界九會曼荼羅的四印會

第五會"四印會",此會位於九會中的西南方是融合以上大、三昧耶、法、羯磨四種曼荼羅而使之不離,會四種曼荼羅於一處,所以稱為"四印會"

金剛界九會曼荼羅的一印會

第六會"一印會",此會位於九會中的西方,表示"毘盧遮那佛"獨一法身,四曼會歸於一實相,六大體相究竟不二之理,所以稱為"一印會"

以上六種曼荼羅,都是以"毘盧遮那佛"為中心,是顯示法界的體性、佛陀的本地,在佛的三輪業用中屬於"自性輪身"的曼荼羅。

金剛界九會曼荼羅的理趣會

第七會"理趣會",此會位於九會中的西北方以總攝如來五智的金剛薩埵為主,屬於以正法廣化眾生的"正法輪身"曼荼羅。

金剛界九會曼荼羅的降三世會

第八會"降三世會",此會位於九會中的北方以諸尊都示現忿怒的"降三世明王"身,表示降伏剛強難化的眾生,如大自在天四魔、三毒等惡性。

金剛界九會曼荼羅的降三世三昧耶會

第九會"降三世三昧耶會",此會位於九會中的東北方,大意與降三世會同,但此會則是畫降三世的三昧耶形,這兩會都是示現"毘盧遮那佛"心中的"金剛薩埵"所化現的忿怒"教令輪身"為主。"忿怒明王"受佛教令,為調伏剛強難化的"大自在天"(即根本明王)等,以大悲心,而示現究極的忿怒之相。

金剛界曼荼羅的部類

金剛界九會曼荼羅,是從始覺上轉的法門,轉因位的九識成為果上的如來五智,所以每會建立五部。

中央的"法界體性智""毘盧遮那佛"為主,轉因位第九識的"如來藏識"而成就的圓滿佛智,屬於"佛部"

東方"大圓鏡智""阿閦佛"為主,轉因位第八意識"阿賴耶識"所成就的佛智,屬於"金剛部"

南方"平等性智""寶生佛"為主,轉因位第七識"未那識"所成就的佛智,屬於"寶部"

西方的"妙觀察智""阿彌陀佛"為主,轉因位第六意識(眼、耳、鼻、舌、身、意)所成就的佛智,屬於"蓮華部"

北方"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佛"為主,轉因位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識所成就的佛智,屬於"羯磨部"

如果依因果順序來說,則"第一蓮華部"有情眾生,本來就有,清淨的菩提心,無始以來,在生死輪轉中,能修(眼、耳、鼻、舌、身、意)純潔不染,猶如蓮花出於污泥之中,所以名為"蓮華部"

"第二金剛部"有情眾生在內觀自在,行深般若波羅密多的自心理體,同時具有堅固不壞出世間的睿智,能破一切煩惱,猶如金剛不壞,能破壞一切無明,所以名為"金剛部"

"第三佛部"中的理智二德,在凡夫時作用來顯,入佛果後理智顯現,覺道圓成,所以名為"佛部"

"第四寶部"在佛的萬德圓滿中,福聚無邊,所以名為"寶部"

"第五羯磨部"是佛為眾生成辦一切慈悲事業,所以名為"羯磨部"

在此"第一蓮華部"、"第二金剛部"有情眾生在纏時的因位體德"第三佛部"理智具足出纏法身的果位"第四寶部"、"第五羯磨部"從佛部中開出來的妙德,從佛的自證圓滿開出"寶部",從佛的化他事業則開出"羯磨部"


金剛界曼荼羅總論    完
上一頁          下一頁
往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