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净饭王"听说太子成道,并在邻国"王舍城"说法。就遣使者请"释迦牟尼佛"返国一行,佛陀成道后的第六年,为了报答父母养遇育之恩,世尊"释迦牟尼佛"率领弟子就回到"迦毗罗城",父子相见,场面感人。"释迦牟尼佛"并为亲族说法。

"阿难陀"(罗马名Ānanda)"阿加律"诸王子都随"释迦牟尼佛"出了家。后来,"释迦牟尼佛"之子"罗喉罗"也剃度出家,"释迦牟尼佛"因他年岁过小,就为他制定了"沙弥十戒",这是僧团中有"沙弥"的开始。后来佛陀又接受女性出家为"比丘尼",并设立"比丘尼"寺院。在这地区,佛陀还有很多其他追随者和寺院。

皓月当空,大地银辉。佛陀在"竹林精舍"向一千二百五十诸比丘,宣说其深微妙法。

而后,率众弟子暂离"竹林精舍",走向北方"祇洹精舍",沿途不断对民众施以教化 。"乔萨弥罗国"的国王"波斯匿王"闻佛说法,深受启迪,当即皈依佛陀。

金刚界"五方佛"流出五智与胎藏界"五智如来"两部密教大法中,都是法身如来,是法界体性自身,是实相所现的根本佛陀:金刚界"摩诃毘卢遮那佛",也是密教理说的核心,亦有以此为"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流出五智与胎藏界"五智如来",都是法身如来,是法界体性自身,中央主尊是"释迦如来" ,因此"释迦如来"是代表金刚界"毘卢遮那佛"胎藏界"大日如来"


高龄涅盘,功德圆满

"释迦牟尼佛"如是前后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度人无算。

到了世寿七十九岁的时候,这时,三藏教典已经尽备,四众弟子普沐教泽,度生之事渐毕,就在"拘尺那伽罗城""希连若跋提"河畔示疾,择在婆罗双树间,命"阿难"敷设床座,示以即将涅盘。

这时,诸弟子就推"阿难"向世尊"释迦牟尼佛"请示四事:「一、佛灭后依谁为师?二、依何安居?三、如何调伏恶性比丘?四、如何结集经典令人证信?」

世尊指示说:「第一、依戒为师;第二、依四念住处为安住;第三、恶性比丘默摈;第四、在经典前冠以 "如是我闻"四字令人证信。」

佛陀晚年疾病缠身,仍然到处讲经说法。来到"拘尸那伽"城外的"婆罗"树林,佛陀疲乏不堪,决定在这里入灭。在两株婆罗树中间,"阿难"搀扶佛陀右胁而卧,这时,有外道"婆罗门" "须跋陀罗"赶来求度,佛陀对外道"须跋陀罗"说法,成为"释迦牟尼佛"最后的度化弟子。他委派了他的亲近弟子"迦叶尊者"(罗马名Kashyapa)为僧团的代理,让他代为处理僧团事务和继续弘法活动。说完便寂然入定,安祥而逝。根据《景德传灯录》"释迦牟尼佛"虚龄七十九岁,圆寂于中土的周穆王五十三年,即是公元前九四九年壬申岁二月十五日中夜,月圆时分"释迦牟尼佛"右胁而卧,寂然入寂。刚好七十九年。

后来诸弟子将"释迦牟尼佛"圣体于"拘尺那揭罗城""天冠寺"中荼,所遗"舍利""摩揭陀"等八国分别供养。

释尊一生的弘法生涯,大约有四十余年,最后在世寿七十九岁时,于"拘尺那揭罗城""天冠寺"入于涅盘。
"释迦大钵印"又称为"钵印"牵挽起左手边袈裟的一角,和挂在肩膀上的衣角,令它绕过左臀,把这如双耳般的两角缠在左手中,在脐前把左手掌向上,右手掌如同此状向上重迭,两手大拇指相触稍成圆,成为钵的形状,或者如"法界定印"之状,双手重迭,伸出袈裟角,称之为"释迦大钵印" "钵印""如来钵印""胎藏大钵的印"

关于"释迦牟尼佛"法,在《白宝口抄》中说,"释迦牟尼佛"法常为息灾法修之。《集经》也云:「欲避一切障难,除一 切鬼病,治一切病痛者,应作此法。」

又云:「又有法诵,一切诸咒,作此印者,一切诸佛,菩萨贤圣,并皆欢喜,身中所犯,四重五逆、酒肉五辛、邪淫之罪,并皆消灭。」

又云:「又有法咒,一切食及果药等,皆咒七遍,然后服之,一切无病。 」

又云:「若咒师、若王、若臣,欲得身无病痛者,依前法用烧一切香,一百零八遍,并诵咒即差。若人被毒蛇所螫者,咒石榴枝一百零八遍,以枝摩向身下,日日作者,蛇毒即差。另尚有去除鬼病、头病、眼 病、畜兽等病的修法。」

《悲华经》中记载,有诸大菩萨,各以偈赞"释迦牟尼佛",其中"持力菩萨"以偈赞道:「五浊恶世,多烦恼病,技依菩提,发坚固愿,为诸众生,断烦恼根。」因此,我们可知释尊除了能息除众生之灾疾,更能以法药,疗愈众生的烦恼病苦。

而于《法华经》的修法中,"增益法""多宝佛"为本尊, "息灾法"则以"释迦牟尼佛"为本尊。

关于"释迦牟尼佛"的尊形,于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中,为身呈黄金色,着赤色袈裟,双手当心结"说法印",跏趺坐于莲花之上。其密号为"寂静金刚",三昧耶形为"钵形", 印相为"智吉祥印""钵印"


而在《释迦文尼佛金刚一乘修行仪轨法品》中,又有其曼荼罗画法为:「其中央画"释迦牟尼佛"像,金色之身,具四八相,被服袈裟,应身说法相。智手(右手)吉祥印,理手(左手)向上置智(右手)前,于白莲花台结跏趺坐。"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弥勒菩萨"住于四隅,如胎藏说:「各坐莲花,半跏而居。」于佛前有如来"钵",于佛右边有"贤瓶含花",于佛后有"锡杖",于佛左边有"宝螺",各安莲叶上,光炎围绕。画曼荼罗已,于空闲寂寞仙人得道所、或净室、或舍利塔前、或山顶树下,在一处安置曼荼罗。」




佛教的过去、现在、当来三世佛(竖三世佛)    第四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往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