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鸡足山雄居于云贵高原、位于云南省,距昆明四百公里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西北隅,(距大理市一百零三公里,距宾川县城三十多公里),鸡足山东西长七公里,南北宽六公里,前临苍山洱海,后靠滚滚金江,最高海拔三千二百四十八米,因山势顶耸西北,尾掉东南,前列三峰,后拖一岭,形如鸡足而得名。全山共有四十座奇山,十三座险峰,三十四座崖壁,四十五个幽洞,一百馀处泉潭,鸡足山从公元前八八三年(周孝王十四年),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饮光迦叶尊者守衣入定鸡足山的华首天门。 守衣入定,助佛行化,是释迦牟尼佛很重要的咐嘱之一,弥勒下生经记载着:那时佛世尊告诉阿难说,依循正法修道成功的人,都是厌恶世间的一切苦乐忧患,一心修出苦得乐的出世法,才得解脱。而我佛世尊的大弟子迦叶尊者,是修十二头陀的苦行者,已经在过去诸佛之处,修清淨梵行,德高望重,他将于未来的那个时候,辅助弥勒佛,渡化人民。

景德传灯录第二十四卷的记载:「世尊以金缕僧衣付嘱摩诃迦叶,以待慈氏佛下生。」金缕僧衣是用金线织成的袈裟,慈氏佛即弥勒佛。后来的迦叶尊者,就依照佛世尊的咐嘱,在中国滇西的鸡足山守护着这件法衣,进入「那伽大定」之中。由公元前一零二九年、壬子至公元二零零六、丙戊年,故迦叶尊者「守衣入定」,佛曆己是三千零三十五年。因为这一件大事因缘,是佛世尊住世时, 佛口亲自宣说吩咐,真实不虚,咐嘱迦叶,守衣入定,是人世间的一大盛事,事实上法衣的传授,即代表心法的传承,一直是佛门中最为神祕而令人振奋的公桉。

由于历代帝王大力支持,僧人的募化,以及官吏的护法,佛教信徒的捐助,自开山以来,鸡足山的佛教建筑,始于唐,继于宋、元,盛于明、建成了以寂光寺为主的八大寺七十一丛林。清康熙时期鸡足山,有大小寺院四十二座,庵堂六十五个,静修室一百七十馀所,僧人达五千馀人。到清朝光绪年间,发展到以祝圣寺为中心的三十六寺院,七十二庵堂,静室、亭楼、牌坊、庙宇一百七十馀处。鼎盛时,有寺院、庵堂四百九十馀座的宏大规模庙宇遍佈全山,直至民国仍有增修,构成 "金殿空中香雾迷,十里松风吹不断"的壮观画卷。鸡足山,以"雄、秀、幽、奇、绝" 着称,与五台、普陀、九华、峨眉齐名,併称为「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素有"灵山佛都"的美称。

公元一六三八戊寅年(崇祯十一年),三百多年前明代的徐霞客(公元一五八七丁亥年至公元一六四一辛巳年),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两次登临鸡足山,住山数月,对鸡足山地理、水文、植物、寺院等进行详细考察,纂修了第一部《鸡足山志》,为着名的"日、海、云、雪四大奇观""八大胜景"感叹不已,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讚曰:「海内得其一,已为奇绝,而况乎全备者耶?此不特首鸡山,实首海内矣。」

鸡足山自然人文景观众多,尤以"一鸟(迦叶鸟)、二茶(狮子头、通草片茶花)、三龙(龙棕、龙竹、龙爪杜鹃)、四观(日、海、云、雪)、五杉(冷杉、油杉、柳杉、红豆杉、杉木)、六珍(香笋、冷菌、板栗、岩参、香菌、银耳)、七兽(猴子、岩羊、獐子、豹、熊、野猪、鹿)、 八景(天柱佛光、华首晴雷、苍山积雪、洱海回岚、飞瀑穿云、万壑松涛、重崖返照、塔院秋月)杜鹃长廊、古洞别天、云南古茶、愣严倒影、四景。景致十则(绝顶四观、华首重门、罗汉绝壁、太子玄关、狮林灵泉、浮屠绾胜、放光瑞影、瀑布腾空、古洞别天、传衣古松)。胜概八景(玉龙吹霰、绿天四翳、塔凝空月、地隐晴雷、遥峰雪灿、岩日流丹、云海晴光、洞闷灵奇)和幽胜八景(珠帘串月、黎明涌日、梵接天风、雾篆世霖、古岸椿盘、河舒青眼、天池倒影、仓湖渔火),等众多景观景点,令古今海内外叹为观止。

鸡足山最闻名的珍禽要数迦叶鸟。相传为佛祖释迦牟尼飞身来鸡足山时所带来,生活在海拔三千二百四十八米的金顶寺、华首门一带,常会飞到僧人手掌心吃食,有"鸟啖手中食"之说。

鸡足山同时也孕育了千百年灿烂辉煌的佛教、历史文化,涵养了历代文人骚客歌赋鸡足奇山异水的激情。从唐代画圣吴道子、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到近现代的孙中山、梁启超、徐悲鸿,再到当代赵朴初、费孝通、冯牧等等,无论是《瘦马》、《鸡.竹.山》、《奔马》、《雄鸡图》、"灵山一会"、"饮光俨然"、"灵岳重辉"等珍贵诗文书画,还是紫衣玉印、玉佛等等文物珍品,都为鸡足名山独领风骚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鸡足山吸引着周围地区的善男信女、和尚、大德、历代圣贤、政客,甚至西藏喇嘛、印度及东南亚等地的佛教徒也纷纷前来朝拜。

公元一九六六年丙午(天干丙火、地支午、狮子座),大狮吼、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夺权运动,号召红卫兵打烂旧世界"破四旧、立四新"全国的文化遗产、寺庙全被烧毁,在这红色恐怖之中。鸡足山所有的寺院、庙宇亦付之一炬。正是「秦皇已废又重兴」,毛泽东本人亦承认他是秦始皇,「而且超过秦始皇百倍」。毛泽东还写信给郭沫若:「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待商量........」他把中华民族的人民 "一穷二白"的处境搞到祖宗佛教精神遗产"荡然无存""一乾二淨"。

公元一九八四年甲子,中国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当地政府在鸡足山重点对金顶寺、铜瓦殿、迦叶殿、虚云寺、慧灯庵、佛塔寺、五华庵、石钟寺、祝圣寺、牟尼庵、万寿庵、九莲寺等近三十馀座寺庵塔院进行了修复保护和开发。目前,修复还在进行。

释迦牟尼佛之诞生于:周昭王二十四年、由黄帝元年第一个甲子(六十年)至此是第二十八个甲子年,即是公元前一零二九、壬子年、农曆四月初八日。而释迦牟尼佛八十岁高龄,圆寂于中土的周穆王五十三年、第三十个甲子(六十年),即是公元前九四九年、壬申年,刚好八十年。中国佛教都是以中国历史记载沿用的佛曆为佛祖诞日。由公元前一零二九年、壬子加公元二零零六、丙戊年,故佛曆己是三千零三十五年。释迦牟尼佛三千年(正法时期一千年、像法时期一千年、末法时期一千年),现己过三千年,而跨入弥勒佛的世纪。

弥勒菩萨是当来下生的弥勒尊佛,佛在王舍城灵鹫峰上(灵鹫峰、鸡足山"祟圣寺"又称灵鹫山),与他授记。并说《佛说弥勒上生兜率陀天经》,讲到弥勒的事迹时,佛对优波离尊者说:"此人从此十二年后,必得往生兜率天上。"当时在座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足可证明弥勒上生兜率的事实。及未来弥勒下生的时候,八相成道、说法、度生,与及其国土名安乐世界,都说得很详尽!

曾经七佛授记,为释迦牟尼佛的补佐,现正在兜率内院说法,等待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结束后,他就成为下一世界的法王了;因此弥勒菩萨现在的地位,称为"一生补处"。可说,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法统继承人,即是释迦牟尼佛,住世三千年结束,就轮到弥勒菩萨下生,大迦叶尊者以金缕僧衣传授、法统传授于弥勒菩萨,住持正法,大开龙华三会。

另《授记经》云:"汝弥勒受我记后,将来成佛度脱人天......未来度生事业,完全负荷于汝"。这是释迦牟尼佛当众对弥勒说的,也就是弥勒位居补处,当来在此成佛的证明。在信仰史上,弥勒菩萨即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则与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齐;过去曾与释迦牟尼佛,在弗沙佛座下,同发菩提心。他虽是未来佛,但早己授记成佛,为千佛数中之第五位住世佛。




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后朝圣之旅    第二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往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