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在華首天門前獻哈達給大迦業尊者


將哈達獻給大迦業尊者


華首天門前的太子閣


華首天門是雞足山頂峰天柱峰西南的天然絕壁,筆直如刀削,下臨萬丈深淵,宛若崖壁上鑲嵌著的一道大石門。華首天門高四十米,寬二十米,上部圓形石崖突出近三米,中間有一道垂直下裂的石縫,把石壁分開兩扇,"門"的中縫懸挂著距離大致相等的石,這就是"石鎖",簷口、門楣清晰可辨,酷似一道緊緊關閉的石門。遊人至此,仰觀峭壁危崖直摩蒼穹,猿猱難攀,搖搖欲墜;俯瞰幽谷深澗,雲霧縹緲,深不見底,若置九霄。 徐霞客、楊升庵、李元陽、大錯和尚、虛雲和尚等見多識廣的一代名士來到這裏,無不歎為觀止,留下了關於華首天門的不少佳句,徐霞客贊這裏"雙闕高懸, 一丸中塞,仰之彌高,望之不盡"

華首天門,不但因為獨特的奇、險而聞名國內外,還因為是三千年前,佛教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惟有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的大迦葉尊者,領會佛意,破?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佛接著為大迦葉尊者"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爾時,說此偈已,複告迦葉"吾將金縷僧伽梨衣傳付於汝,轉授補處,至彌勒佛出世,勿令朽壞。"大迦葉尊者聞偈,恭敬禮佛,說:"善哉!善哉!我當依敕,恭順佛故。"

釋迦牟尼佛之誕生於:周昭王二十四年、由黃帝元年第一個甲子(六十年)至此是第二十八個甲子年,即是西元前一零二九、壬子年、農曆四月初八日(又說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考證乃周昭王二十六年才是甲寅,西元前一零二七年。另清康熙歲次癸未年三月,方外史臣"高奣映"編輯的【雲南雞足山誌】二零零一年一月版,沿革第二十頁云: 昭王二十二年庚戌「考證乃公元前一零三一年」天竺迦維衛國淨飯王妃摩耶氏,夢天降金人有孕,於是年四月初八日,佛從右肋降生,名悉達多。

釋迦牟尼佛八十歲高齡,圓寂於中土的周穆王五十三年、第三十個甲子(六十年),即是西元前九四九年、壬申年,剛好八十年。釋迦牟尼佛涅盤後,大迦葉尊者於周孝王五年丙辰歲(西元前九零六年)春天正月,大迦葉尊者飛錫,自耆崛山騰空來至雞足山,八明王隨亦追至山坪,作樂歌頌,然後共至山巔,見山長,舒三距。大迦葉尊者曰:"南閻浮提,其教宜闡三耶。" 遂卓錫(禪錫仗)運其神力,其穴倏開,盤紆曲折,迥互針通,而下見其中,洞宇廣闊,萬狀備呈,有龍銜珠,照耀明徹。大迦葉尊者曰:"世尊命於此處入定,真天人所應敬禮。"乃遂當其中劈出,化作石門。爰至山巔,四觀法界,再禮如來,呼善神曰"俟法弟至,可開石門聽入,後之虔者亦當聽入,睹我定身。否則,善自護持,慎毋懈惰。"乃複人,捧金襴袈裟,身坐中石蓮花上,運不動智,觀三味,遂以入定。今每歲正月朔一日朝山(每年正月初一彌勒菩薩旦),四方雲集,以數萬眾。是載, "阿闍世王""阿難"來,山(門)果為開,王見大迦葉尊者入定儼然,虔禮訖,欲以香薪茶毗,"阿難"曰:"未可燔也,大迦葉尊者方以禪定,持身俟慈氏(彌勒菩薩)下生授衣,乃波涅槃。"(阿闍世王)聞敬嘆,與"阿難"禮辭,門闔如故。遂手鏤香像,用范後世,今香像存焉。

下午三時三十分,"尊聖普隆佛閣"的佛弟子及信眾一行十七人,進入華首天門朝拜大迦葉尊者

華首天門,是道天然石門,高約五、六十米,寬約二十米,平整的石崖璧,內凹如門,從上而下一條裂縫,將石門分為兩扇,門縫之上,則懸著上下距離相等之石,乃名為「石鎖」「華首天門」上刻有篆書「華首之門」、「迦葉守衣入定處」等字。

據傳說,佛教大迦葉尊者釋迦牟尼佛的金縷袈裟、盂缽到華首天門入定,等待未來佛彌勒出世時才開門向他傳承佛祖衣缽,把衣交予彌勒,並為其弟子,追隨彌勒佛教化眾生。大迦葉尊者入華首天門前,曾發願說:「如有人誠心於華首天門頂禮,此人將七次轉人生,不墮畜牲道。」大迦葉尊者為守衣而入定華首天門,乃待將來彌勒佛降世時,所以華首天門是輕易不會打開的。故被佛教徒稱為"中華第一門" "天開佛國" "光明世界"

清朝光緒十五年(公元一八八九年己丑)農曆七月二十九日,虛雲和尚四十九歲壽辰,朝拜華首天門,進香禮拜,忽聞鐘聲"噹、噹、噹",在雞足靈山上空久久迥盪,虛雲和尚賦有《華首天門》詩一首:"西來福地擁禪關,絕壁懸岩聳翠鬟,洞裡天機千萬劫,門前月色幾重山,襴衣守待龍華會,竹杖看生鼠嚙斑,到此跏趺行坐聽,曹溪一水響潺潺。"

在場善信聽到鐘聲,皆歡呼禮拜,說:"聽老人家講:'我等常人朝拜石門,心誠則可聞木魚或磬聲;若有佛菩薩來朝拜石門,則可聞天鐘。'因故我等年年來朝拜雞足山,亦只曾一兩次聽到小聲的木魚、磬聲,未見過有人來朝拜聽到大鐘響者。今師父來朝拜,鐘聲震鳴三聲,師父定是佛菩薩再來。我等今天有緣,沾佛菩薩的光了!"說著紛紛頂禮,高興的供奉,獻上供品,下跪虔請虛雲和尚摸頂加持。虛雲和尚應眾善信之緣,一一為善信們唸咒加持灌頂。

然而,佛教亦因眾生不同時期的業力,因緣與福報而起落興衰,釋迦牟尼佛三千年:中國佛教都是以中國歷史記載沿用的佛曆?佛祖誕日。由西元前一零二九年、壬子加西元二零零六、丙戊年,故佛曆己是三千零三十五年。釋迦牟尼佛三千年(正法時期一千年、像法時期一千年、末法時期一千年),現今(清朝光緒十五年,西元一八八九年己醜)乃時值末法一千年間未期。三災八難興起,是五濁惡世、唯物主義、無神論興起,有持無恐,肆無忌憚,朋黨橫行于世,故人多皆不信佛,>謟曲正教利,不顧因果,為非作歹,追求金錢物質,貪圖名利,欲念橫流之俗世。

斯時虛雲和尚面向山頂跪下,向佛菩薩大迦葉尊者發下誓願 "日後機緣成熟,定當以重振雞足山大迦葉尊者道場為首任!"虛雲和尚三上雞足山振興雞足山的佛教道場。

華首天門南側有一眼金雞泉華首天門(又稱眼藥泉),相傳迦葉入定時徒弟追趕不及,石門已關,在此痛哭,聚淚成泉,俗傳此泉能治眼病,一些患眼病的朝山者常來這裏以泉水洗眼。

華首天門北端,有泉名受記泉,佛教傳說為大迦葉尊者受記為僧處。華首天門居高臨下,夏秋之際,遠處山谷雷雨大作,這裏卻晴日當空,殷殷雷聲、閃閃電光從遠處傳來,在此碰壁後,回音反射,聲震寰宇,空穀留音,被稱為"華首晴雷",詩曰:"日震東嶽照神州,淨意浩然遍環球,聖咒傳廣宇,天穹星際頌雷音。"乃雞足山"八景"之一。華首天門前,有兩座小塔, 稱為"飲光雙塔",因迦葉又稱"飲光佛"而得名。據明代"李元陽"所纂《嘉靖大理府志》載,南詔永貞年間,雞足山有一位小澄和尚,與另外兩個僧人同住華首天門下一小庵內。小澄入城化緣歸來,向二位僧人要飯吃,二僧回答:"你從城裏回來不帶回糧食,反向我們要飯?"小澄聽罷走向華首天門,敲擊石門,門開而入。二僧追趕而來,華首天門立即關上。二僧悔恨不疊,焚身門外,焚身處長出柏樹二株。有人說小澄和尚就是大迦葉尊者的化身。 後人在兩株柏樹生長處建造了"飲光雙塔"。在雙塔居中位置,有太子閣,原名鐵瓦殿,明朝嘉靖四年(公元一五二五年乙酉歲)"昌玉""阿國禎"建。後為清末僧人"可禪"募化重建,閣為銅鑄四角重簷正方形,為清末僧人"可禪"募化修建,工藝精致,樓中祀銅鑄太子一尊,臨窗高立,過去遊人有朝山求子的,多用硬幣投入,俗稱"打太子",據說打中者即可得子嗣。當然,這不過是一種傳說,不足為信。現今所看到的太子閣,是一九八零年重新修復的,面積七十四平方米,閣樓改為銅架,外面用鐵皮製成。華首天門距金頂寺僅六百七十米,從左邊小路可至後山,右返可經銅佛殿而直上金頂寺。

虛雲和尚總頌雞足山詩曰:"華首天開萬古通,三峰插漢碧玲瓏。當年海會花拈笑,大地須彌芥子容。漫訝長公留玉帶,欣逢彥博展仁風。西觀八景多奇勝,岳外稱尊宇宙中。"





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後朝聖之旅    第十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往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