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九日,朝聖的第四日,下午六時十五分,我們朝拜"牟尼庵"。
"牟尼庵"位於"祝聖寺"以西半裏處的小山脊上,南臨玉龍瀑布,西臨一條山澗。由於地理位置原因,"牟尼庵"自古就是去玉龍瀑布和上山朝拜的必經之地,因此在有關雞足山的許多古代遊記中都可以見到"茶房"或"牟尼庵"這樣的字眼。
據有關史料記載,明代嘉靖年間(公元一五二二年壬午至一五六五年乙丑),有一位僧人看見許多上山朝拜或是前來觀瀑者,都走得口幹舌燥,便在玉龍瀑布的小山脊上修建茅庵,向人施捨茶水,因此也就有了"茶房"的名聲。後來茶房遭遇火災,有個叫"楊周"的人改建為"牟尼庵",並請來一個叫"智空"的僧人做住持,萬曆年間,僧侶"寶印"重修,於是又有了"牟尼庵"的名聲。楊升庵、李元陽等雲南古代知名學者曾在"牟尼庵"客居過。
據民間傳說,"牟尼庵"所在之地原來象一個圓印,是釋迦牟尼佛分身在此打坐所留遺址,是釋迦牟尼佛曾經念佛修行的淨地,因此在此修建的庵理所當然叫"牟尼庵"。
在有關雞足山的明代遊記文章中,提到"茶房"二字的有兩篇同題文章。一篇是被稱為滇七之一的李元陽寫的《遊雞足山記》,另一篇是在雲南為官(雲南左布政使)的江蘇省昆山籍人周複俊所寫的《遊雞足山記》。李元陽遊雞足山的時間是公元一五四六年丙午的夏天,周複俊所遊的時間是公元一五五四年甲寅六月。而八十多年後的公元一六三九年己卯正月,大旅行家徐霞客遊雞足山時,曾兩次觀賞玉龍瀑布,也兩次提到"牟尼庵",可見由"茶房"到"牟尼庵"的說法是真實的。
對於牟尼庵,有關史料還載有一個"茶房失火,殃及詩文"的故事。故事說的是因上書頂撞嘉靖皇帝而被流放到雲南永昌(今保山)的楊升庵(名楊慎,字用修,號升庵),相約永昌的朋友張含同遊雞足山,楊升庵先啟程到雞足山茶房等候朋友,結果朋友失約,便決定長住茶房,編寫《雞足山誌》並盡情撰寫詩文。
不幸的是不久茶房失火,詩文被焚,楊慎只得悵然而去,走前還在殘牆上寫下一首詩:"方知太古淳然在,自悔文章一畫多。漫撥雪中消焰燼,尋思議禮竟如何?"
在歲月長河中,"牟尼庵"曾數次遭火災,但又數次得到很快重建。解放後,人民政府曾分別在公元一九五二年壬辰和公元一九六三年癸卯兩次撥款修繕,一九六六年丙午,中國人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的奪權運動,號召紅衛兵打爛舊世界"破四舊、立四新"全國的文化遺產、寺廟全被燒毀,在這紅色恐怖之中。雞足山所有的寺院、廟宇亦付之一炬。
"牟尼庵"雖曆遭火災和後來"文革"的人為大破壞,但萬幸的是有一棵叫"牟尼庵"的柏樹被保存了下來,因此今天的遊人可以盡情觀賞這棵又名三會柏的奇樹豐姿。(注:其葉為三種,或以人力嫁接種植而成,山中僅見"古雪齋"及"片雲居"有之。)這棵同根分三幹的柏樹,奇就奇在每幹枝上,都長出三樣不同的葉子,
遊人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它們分別是扁柏葉、圓柏葉和刺柏葉。植物學家曾作過多次培植,但均未成功。這棵奇柏的樹齡不詳。
現在的"牟尼庵"已俱有原整的庵堂結構,四合方格,下午六時十五分,入大門首殿乃"彌勒笑佛",一付對聯"肚大裝乾坤包羅萬象、笑臉常迎人眾生平等"。我們上香禮拜彌勒尊佛,入到庵中庭院,見到兩位年輕的比丘尼在大殿敲鐘擊鼓,開經做晚課,莊嚴自然暢順,我們在大殿之外恭敬合掌,亦有一奇異的想法,今天朝拜的每寺、每庵,當我們到達時便開經做晚課,是人為的安排還是奇妙的際遇?因為我們的活動都在當局的法眼之中,是否給我們一個良好的印象,故此有這暇想。
晚課完畢,有一年輕的比丘尼出來接待我們,得知此庵乃自修道場,亦為善信做法事,兼售僧家秘方:大悲甘露茶、清肝明目茶、腸炎茶、降壓茶。秘方中草藥:跌打勞傷風濕藥酒、哮喘止咳劑、感冒藥、腎炎靈、合胃散、膽囊炎、肝炎藥、瘡類愁(痔瘡、牙痛)、糖尿病藥。亦出售雞足山"冷菌"。此庵渡生利眾,消疾厄、扶危難,為利佛教延續後繼有人,本庵的尼師慈悲領養遺棄的兩女嬰,請兩位媬姆養育及照顧。這顯示出佛菩薩之精神的大有情懷。
年輕的比丘尼出來,用清甜的山水泡出大悲甘露茶,招待我們,滾熱的大悲甘露茶在沙壺中,透出甘香的茶味,飲之甘甜幽香可口,清甜解渴,為之精神一振,一日的疲倦除之解散。於是我們購買大量的大悲甘露茶,作為此次朝聖後回歸的贈禮。另外,各人亦因自己的需求,購買各類的茶及秘方中草藥。下午七時,晚霞漸落,各人都滿意而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