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香會街

香會街是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街道乾淨,環境優雅,招待熱情。旅遊商品主要有:雞足山香菌、雞足山冷菌、雞棕油、雞足山禪茶、苦裏巴茶、南詔禦酒和雞足山礦泉水等,兼有佛事用的各種香燭和多種具有佛教特色的旅遊紀念品。經營中各店做到光亮經營,明碼標價,貨真價實,不尾追叫賣兜售和強行買賣。另外,雞足山的佛門素食也很有特色,在我國飲食文化中獨樹一幟。雞足山下白族村寨的"農家樂",白族風味的飲食,白族人民風俗的歌舞篝火等獨具魅力的活動。

參觀完雞足山香會街,我們由街頭牆壁上的雞足山地圖,尋找到了佛塔寺,便租車搭去。


     
     
     
     
     
     
     


佛塔寺入門口前的白衣觀世音菩薩像,唸誦那摩觀世音菩薩十二願讚偈



佛塔寺

二月十日,朝聖的第五日,下午三時,我們朝拜"佛塔寺"

佛塔寺,原名尊勝塔院,坐落於文筆山左支盡頭處的塔院山中。《康熙雞足山志》載,尊勝塔建於明朝崇禎戊寅年間(公元一六三八年戊寅歲),為麗江知府"襲木靖"與悉檀寺僧人"道源"、"道真"所建。 清朝順治十三年(公元一六五六年丙申歲),麗江知府"襲木靖"捐資、冶鑄銅巨鐘,重二千餘斤,"晨夕鐘聲,震動一山"(可惜此鐘在"文化大革命 "中被毀。)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公元一六八九年己巳歲),僧"教綿"、"教立"募致事土知府"木柚孫"、土知府"木興"重建。 塔院四周昔日有禪房四十間,為僧人參禪的地方,制度宏靜,晨夕鐘鳴,精修者警焉,其此方教體,為聞修之一助乎!寺內原有一塔,是喇嘛教寺塔,高二十二米(高六丈六呎)磚磨粉砌,涌地凌天,回廊環之,四十楹均以粉飾,遊人如"雪嶠冰壺"從公元一六八九年到公元一九六三年的二百七十四年間,該寺都有不同程度的修葺。

現在的佛塔寺,原名尊勝塔院是臺灣佛教"道興"法師(比丘尼)捐資四百多萬元,於公元一九九四年甲戌歲在廢墟上重建的。前後投資近千萬元,擴建工程繼續中,新建的佛塔寺整體極為壯觀。寺中常住尼姑四十餘人,是雞足山尼姑最多的寺院。

佛塔寺大門入口處,有一尊高約十米的白衣觀世音菩薩,法相悲愍自然,超然渡世的站姿,令眾生感到安然。我們在白衣觀世音菩薩像前,唸誦 "那摩觀世音菩薩十二願讚偈”

那摩,號圓通,名自在,觀音如來,廣發弘誓,願。

那摩,大慈悲,能喜捨,觀音如來,常行平等,願。

那摩,一念心,無罣礙,觀音如來,常居南海,願。

那摩,清淨瓶,垂楊柳,觀音如來,甘露灑心,願。

那摩,住娑婆,幽冥界,觀音如來,尋聲救苦,願。

那摩,降邪魔,除妖怪,觀音如來,能除危險,願。

那摩,晝夜巡,無損壞,觀音如來,誓滅三塗,願。

那摩,端嚴身,無比賽,觀音如來,果脩十二,願。

那摩,望南巖,勤禮拜,觀音如來,枷鎖解脫,願。

那摩,無量壽,佛境界,觀音如來,彌陀受記,願。

那摩,造法船,遊苦海,觀音如來,普度眾生,願。

那摩,前幢幡,後寶蓋,觀音如來,祈求福慧,願。

沿著大門斜路上去不遠,在左邊拾級而上,便是佛塔寺大殿的大雄寶殿,殿前一銅鼎爐,新建面西的大雄寶殿,軒昂大方,內塑有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像,是朝山者進香的地方。殿後東方便是修復的尊勝白塔,為印度寶瓶式佛塔,高二十二米(高六丈六呎),塔身圓形,外飾石灰。塔底的東南西北分別立有四大天王的彩繪石雕像,造型生動,姿態各異。

我們在尊勝塔前獻上三色白、長哈達,並在尊勝塔前持唸三字總持咒及尊聖普隆咒語。儀式簡單、莊嚴而隆重,咒語發音昂揚,風吹殿角上的風鈴叮叮響,似在伴奏,大家充滿法喜。

之後,我們到尊勝塔後右東南方山邊的觀景臺,回望金頂楞嚴塔,向山下望落,靈山一會前的圓形,分劃九宮八個方位的美麗建築,配合綠色的原野,別樹一格,令人目不暇給。

雞足山八景之一的"塔院秋月"就在寺裏觀賞。詩人盧桂生有《塔院秋月》"晴空萬里碧于水,遙望嶺頭白雲生。塔影孤懸深夜靜,冰壺濯魂恍難名",十分傳神地寫出了秋月當空、月光如水時,尊勝塔院的良宵美景。觀賞塔院秋月,需在農曆每月的十四、十五、十六三天。當皓月移到雞足山主峰金頂的楞嚴塔西面 ,月亮與楞嚴塔、尊勝塔連成一線時,四週圍的山林一片黑暗,唯有皓月楞嚴塔十分明顯,舉首仰望,有身入月宮之感。

如果在中秋節的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這五天夜晚子時十二點左右,尊勝塔沒有塔影,故又稱無影塔。關於這無影塔,還有一段傳說:

唐朝文成公主與吐蕃贊普(西藏王)松贊干布成親時,雞足山大和尚派"悟明和尚"為大使帶山中特產前往祝賀 。贊普、公主十分高興,重賞"悟明和尚"並派了土耳其建築師和唐朝來的工匠,與悟明回山,於七月初一建成尊勝塔,以紀念新婚大喜。 農曆七月十五這天,松贊干布文成公主趕到雞足山為建成的尊勝塔舉行拜塔儀式。當晚皓月當空,尊勝塔皓潔如白玉,松贊干布贊道:"這塔潔白無瑕,猶如我倆純淨的愛情,可惜塔下陰影終是美中不足!"文成公主聽罷,微微一笑,從侍女手中取過天鵝羽毛扇,輕輕一搧,地上的尊勝塔影如一縷青煙騰空飄去,頓時天上地下一片清輝。 從此,每到贊普與公主拜塔前後的五天裏,子夜時分(夜十一時至翌日一時)尊勝塔下便無塔影,成為雞足山月夜景致中的一絕。佛塔寺僧為紀念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祭塔之德,改名為"無影塔",每逢農曆十五晚上,僧眾供奉二人繪像,聚集於塔下誦經。

以上傳說,可信性頗高,如是真實,佛塔寺在唐朝已經存在,時隔唐、宋、元、明幾朝代,有可能崩壞,至明朝崇禎戊寅年間(公元一六三八年戊寅歲),為麗江知府"襲木靖"悉檀寺僧人"道源"、"道真"再建,亦有此可能。

晚上我們在雞足山賓館休息間的會議,翌日的朝拜目的,展開雞足山地圖及風景晝,認定在東方左青龍山峰的文昌位"尊勝塔"之山巒下,可能還有佛僧的舍利塔,決定明天尋找朝拜。




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後朝聖之旅    第十五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往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