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三年癸未岁、民国三十二年,三十岁,甘珠佛爷说:「我一方面受到日本佛教界的邀请,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德王的派遣,去日本访问他们的寺庙。我们这一行包括十几位"呼必勒罕"和寺主……。团员有:乌珠穆沁右旗彦吉嘎庙的"沙不隆"喇嘛……。乌珠穆沁左旗嘎亥勒庙的"沙不隆"喇嘛。阿巴噶左旗的"脱因"喇嘛,老杨王,那时已经八十多岁,身体仍很健康,是当时内蒙古王公中最年老资深,很受尊敬的一位,这位老王爷非常反日,就是面对着日本人,也会公开的责备他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还有土默特旗的"章楚布"喇嘛、五当召的"道布丹札木苏"喇嘛、和乌拉特前旗的"墨尔根"格根……。
那时太平洋战争在进行中,我们在京都和奈良看到不少的名剎,在东京,知名的大剎本愿寺招待我们,这里是日本真言宗的一个中心。我们一行对大阪附近高野山知恩院的印象最深,这所大寺是建立在一个风景美丽,森林满布的山上。这里是真言宗的本山,这一个宗派是与西藏佛教最接近的一支。换言之,两者都是属于大乘佛教密宗的宗派。在汉地佛学术语里,把这两个宗派,一个是叫做"东密",一个是称为"藏密"的。
在蒙古,日本喇嘛来住在我们的寺院,每日的白天,他们都是很规规矩矩的参加各种经会法仪,尽量小心,也不缺席,一到晚间,他们总是很忙的写东西。我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写,这很引起我们的怀疑,难免会使我们联想到,可能他们在作谍报工作,与他们的情报机构做联系……。
日本人很想改变蒙古的寺院制度,和我们正法的宗旨……。也希望藉蒙古人对日本佛教的好感,而相信他们军人所发动的太平洋战争,他们称为"大东亚战争",是为了宏扬佛教的"圣战"。
另一个使我们惊奇而也无法接受的,就是许多日本僧人是有妻室的。甚至一部分大寺的主持们也有妻子,并且他们的职位还可以子承父业的。日本人也曾不断的劝说蒙古喇嘛结婚,我们实在无法接受他们的这项建议。
我们都以为寺庙与家庭、出家与在家、灵与肉,是应该分清的。宗喀巴大师创立黄教,设立转世之法,就是要防止一家父子、或以血缘相传,把持教务,造成权势之家的恶果。如此才可以使寺院、僧团更为公开,更能接近人民,也更能有新血输进入寺院的领导地位……。
那年回到五当召以后,在阴历五月,我主持了我们"敖包"的祭祀。不久,我个人的好朋友,五当召的另一位寺主"定阔尔、格根"入灭了。我很痛心的给他主持了一切丧葬的法仪。那以后我去多伦诺尔寺院居住。」
一九四四年甲申岁、民国三十三年,三十一岁,甘珠佛爷说:「在这一年,我接受百灵庙寺方的邀请,去他们那里主持一场一座新"敖包"落成和祭祀的典礼。百灵庙原有的"敖包",是在一九三六年丙子岁、民国二十五年、阴历十月初十日,被傅作义的军队给拆毁了,事经八年之后,这所寺院才有财力加以修复。
那时大青山以北已经陷于日本人的阴影之下,德王也在他们控制之中,在百灵庙有些蒙古军队。据我听说,德王等人还不愿有蒙古人正面与国军冲突,当傅作义军队到百灵庙的时候,蒙古军队就急速撤走了。他们一走,傅作义军队就把那寺庙里的佛像、经卷、法器,甚至门窗全给破坏了,只是没有烧掉而已。其实这一场"大捷"好像捉迷藏一样,虽然没有捉到敌人,可是把当地与日本军入侵无关的寺庙给拆得很惨。这件事给蒙古一般人的印象是可想而知的。在这个时代宣传和曲解,真是可怕。由此也可以想到前人所写的历史,究竟有多少是真实可靠。」
一九四五年乙酉岁、民国三十四年,三十二岁,甘珠佛爷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那年春天,我在多伦诺尔主持了一场法要,这个蒙古语称为cham。这是纪念佛教信者们请来护法,制伏了信奉邪教妄图灭法的西藏暴君"朗多玛",使佛教得于藏土再兴之胜利的宗教舞蹈。不想这样的法要,竟因苏蒙共军从北向南、中共军队从南向北,遍地破坏的结果,而成了绝响。夏天,我在多伦诺尔的召奈曼、苏木过夏。
东部内蒙古沦陷于日本侵占下十有四年,西部内蒙八年,这一段的不幸和痛苦,已经够我们人民受了。可是继日本压榨而来的共产党的迫害,起码就宗教的立场来说,更是可怕。初秋,苏俄红军刚刚侵入内蒙,就在锡林郭勒盟的贝子庙,无缘无故的召集了一百二十名左右的喇嘛,把他们一起用机关枪扫射屠杀。其次他们在锡林郭勒盟与察哈尔交界之处的昌都庙,又无缘无故的杀害二十几名喇嘛。阴历七月,苏俄红军占据了多伦诺尔寺院,所幸我不在那里,不然真的不堪设想了。在多伦诺尔他们除洗劫财物、捣毁佛像供仪、烧毁经卷之外,在汉商聚集的多伦城里更是公然奸淫妇女,无恶不为。现在说到这里,还是令人毛骨悚然。外蒙的军队也随之而来,他们虽未抢劫屠杀,但是给寺庙的压迫太大。
在这一段时间,我从一个弟子的家里躲到另一个弟子的家里,如此转来转去的过了一个月。后来觉得这也不是一个办法,就在八月中旬,决然的离开了我心爱的召奈曼、苏木,经过八、九天饥寒劳苦之后,终于通过了中共八路军盘踞的地区,到达北平一段时间之后,我又回到五当召。那时,内蒙古的局势非常混乱,有些地方成了双方拉锯的战区,无辜的人民不知死了多少,我又回到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