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金剛乘在精神上的修練有前行,中段及結尾三個階段。﹝四加行﹞藏文原意「序曲」,是金剛乘法門的前行,是修持金剛乘的人必須先修的階段

﹝四加行﹞是一種循序漸進的修持過程,從﹝大禮拜﹞「四歸依」〔供曼達〕以至〔金剛薩埵〕,作用為消除今生或無始以來所積犯的業障和積聚(福慧、功德)二種資糧。是金剛乘的基礎修持,本派祖師甘珠佛爺-甘珠爾瓦呼圖克圖比喻:《四加行》是為大廈的地基、基礎功夫。(參考本派祖師、金剛上師-甘珠佛爺遺教三則。)

第一加行、開始修﹝大禮拜﹞(源自印度傳統),是當你誓願在一個完全絕對值得誠信皈依的金剛上師面前,所作的一種完全馴服、誠信尊敬的姿勢。當修〔四加行〕時,你的大禮拜是對著皈依的金剛上師,視他為【金剛總持】【金剛總持】有二層意義:第一,他是佛的法身或般若智性,是覺悟的般若智慧或無阻障、無恚礙、無限的圓覺般若光顯現,位於密乘傳承之首"皈依境之頂"第二,他是你的根本金剛上師,亦是住世的活佛。你五體投地,把前額觸及他的腳;所謂九大禮拜,也就是把你身上的九個關節完全投在大地上。

大禮拜乃西藏黃教一定之軌則也,茲將五輪作禮大禮拜,簡述其意義於后。

大禮拜時,對像端正站立,兩足並齊,觀想自身化身無數,與塵相等,恭敬合掌於胸前,惟兩掌相合時,掌中須留空處,兩掌虛合,不可合緊(其義詳後說)然後三門頂禮,所謂三門頂禮者,即最初兩掌分左右上舉至頭頂以上合掌,次由上落下,移至當額前少住 (停),當時觀想對面前上的金剛上師,額間有一:(嗡)字,放白色光,下照我與塵數身相等之額間,消除我自身及一切眾生身業所造的罪障。此乃頂禮於佛部諸尊,祈求加持,是為「身頂禮」

第二、合掌次移至喉嚨而留少住(停),觀想金剛上師,喉間有一: (啞)字,放赤色光,下照我與塵數身相等之喉間,消除我自身及一切眾生語業所造之罪障。此乃頂禮於蓮華部諸尊,祈求加持,是為「口頂禮」

第三、合掌再移當心而留少住(停),觀想金剛上師心間有一:(吽)字放藍色光,下照我與塵數身相等之心間,消除我自身及一切眾生意業所造的罪障。此乃頂禮於金剛部諸尊,祈求加持,是為「意頂禮」

此即三門頂禮秘密之義。如是身、口、意三業既純淨,然後屈蹲身體、展開兩手,平肩匍匐地上,兩掌用力向前推動,兩腿亦同時推動伸直於地上,此乃推開六道輪迴之門的標義。觀想我與一切眾生,均獲得解脫、離開六道輪迴之苦。這時兩手兩腿平伏於地面上,兩手平地回收至額前、磕頭、昂頭合掌望佛師於面前。因所謂五輪作禮者,乃指兩手掌,兩膝蓋骨,及頭額,一併著地而言。五輪亦稱五體,或稱五支,惟普通一般磕頭者往往頭額不觸地,即學佛人亦未注意及此,而在西藏佛經中,則謂:「頭不著地,不但無功德,將來須招墮入懸頭地獄之報,設得人身,亦得駝背之患,缺少一支即不得稱為五輪作禮。」磕頭既著地,這時亦不可久伏不起,應即將伏地之兩手,由上漸依地面向下縮移、歸復原位,同時兩腿旋即起立身體,兩足站立不動,俟氣息平定後,再繼續進行。如是循環禮拜,量力多作「大禮拜」如果兩手掌痛,可用棉紗手套為助亦可。若發願磕十萬「大禮拜」,記數時,則於地上(前方),可用散珠記其數。

凡有病之人,必有孽罪、惡業之障,此乃消除罪障、健身之法。初習「大禮拜」時,每覺身重如山、氣喘頭眩、且觀想亦多不易,但須量力。每次大禮拜數少亦無妨,至七天後逐漸增加,即覺身體輕安。若能增加至千數以上,則愈見愈速,久之則身輕如羽,其健筋骨、舒血脈之功效,視太極拳、武當拳、易筋經、以及其他一切健身之法,均為殊勝。蓋任何運動之法,衹能健身而不能消罪除障,以此大禮拜法,禮拜舍利佛塔者,往往感出舍利,或佛塔放光,其功德真有不可思議者,尚何罪障之不消乎。西藏佛經文、儀軌中,關於五輪作禮姿式,及觀想作法,密意甚多,為中土(中原)所未譯出。茲為普利一切行者起見,特將關於頂禮之經軌,擇錄數種於后,以下均按照西藏文原本譯出,字字均有來歷,讀者勿啟疑念,為幸。

第二加行、持誦「四皈依咒」〔四加行〕如沒有真正傳承的金剛上師指導,或跟隨假冒的上師,會一無所獲、不能感應。因而對真正傳承的金剛上師,心中無限虔敬,而得相應,致轉惑成智,將清純潔白的心意和金剛上師溶合為一體,持唸「四皈依咒」第一句那摩咕嚕啤(皈依金剛上師)、金剛乘傳承住世的金剛上師、是代表釋迦牟尼佛的佛法三寶(佛、法、僧)、培訓金剛乘的弟子修持密乘的實修及佛法儀軌。其他三句:那摩鉢達耶(皈依諸佛)那摩達拉嗎耶(皈依尊法)那摩僧伽耶(皈依聖僧)。是在小乘、大乘佛法已經存在的「三皈依」即是僧人代表釋迦牟尼佛收初基的佛弟子,參研佛教經典、戒律及理論,繼以禪修定境。「四皈依咒」乃是金剛乘傳承住世的金剛上師,代表釋迦牟尼佛、金剛總持、教導弟子修持的方便法門,等於是接受多種灌頂和修習各種儀軌,這是金剛乘修行的重心。

四皈依咒:那摩咕嚕啤(皈依金剛上師)、那摩鉢達耶(皈依諸佛)、那摩達拉嗎耶(皈依尊法)、那摩僧伽耶(皈依聖僧)

身、口、意完全投入持明及觀納、重覆念頌三遍佛法。

發願偈:諸佛正法眾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行施等善、為利眾生願成佛。

「四皈依」之後,發四無量心的祈禱文是:

四無量願:

願一切眾生,具足樂及樂因,成就慈無量。

願一切眾生,脫離苦及苦因,成就悲無量。

願一切眾生,永久不離安樂,成就喜無量。

願一切眾生,棄愛僧住平等,成就捨無量。

【四無量心之願力】為何稱為「無量」,因為它們是無限的空間,是超越無限的時間。例如,當我們祈禱:「願一切眾生俱足樂及樂因」時,我們的意念不是願某一群眾生,在某一個時間,享有一種快樂,而是願無量的眾生,永遠享有無限的快樂及快樂的因緣。
(一) 成就慈無量心

佛法中明言,我們今世肉身的生命,雖出生始於若干年前,而內心自性(靈性、靈魂、智性、自性般若)則無始以來已存在,在輪迴中的時間、空間不停地流轉在六度中,數以億萬次計,在此億萬劫難之生命中,無數眾生都曾經多次做過我們的父、母親,所以我們現在在此殊聖的法供中,以佛、菩薩負為眾生慈母的精神,悲憫眾生惡、苦之業,予發慈悲心、願行菩薩道、遵守教戒、內觀自在、納意持明、勇猛精進、和喃聖眾。以仁者道伴、信眾皆是我等之父母恩情,此即是我們慈愛的表現。
(二) 成就悲無量心

悲是拔除苦業的意思,必須知道任何眾生及事物逆時而行,都可能成為苦業集起的因緣,例如因貪吃而屠殺牲畜,執著我相、我知、喜惡而嫉妒他人,為貪欲所蔽,眼見色已,耳所聞聲,鼻所嗅香,舌所嘗味,身所覺觸,執著形相,皆不能捨,以至你爭我奪,彼此憎怨,戰爭、屠殺,極之無知可憐。故以正知、正確的佛法去幫助他們,佛、菩薩悲心流露,就好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誓願:「渡不盡眾生,誓不成佛。」地藏王菩薩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們佛教中的修仕仁者,必須立大宏願、精進修持佛法,拔除苦蘊業障,謹守教戒,避種苦因。
(三) 成就喜無量心

是隨喜因緣、緣起緣滅乃是六道眾生前生種下的善惡之因,而產生的果報。修佛之人深知善惡果報之因律,乃抱著:隨緣不變,不變隨緣。處之泰然,將其心性的無明惡因:貪、嗔、痴三惡道轉為法喜善因;戒、定、慧,產生喜悅,常懷歡喜心,持之以恆。故此能以正知正見、誠、善、仁引導善信行於大喜樂道。
(四) 成就捨無量心

大捨苦惡業之起因,捨去愛與憎常住於眾生之平等,六道之眾生皆因愛與憎之因緣,浮沉輪迴其中:一、天人道、皆因善、誠、慈愛而得善果、超昇仙境。二、阿修羅道、是因憎恨、嫉妒、惡爭而產生侵犯、殺戮。三、畜生道、獸性、只爭生存,不懂義理、不蘊因律,強存弱食。四、餓鬼道、愛權愛勢、愛錢愛食、愛人愛物、自私自利、貪婪不厭、不願付出、善財難捨、冤枉甘心。五、地獄道、殺人放火、奸淫擄掠、無惡不作、殺戮無窮。六、人間道、人身難得、生在中土難得、生在接近正知正見的佛教更加難得,人是萬物之靈,祂之所以寶貴是擁有身體(肉身)、祂具有高等智慧及靈性(智性),祂可以創造文明、可以高攀尖端科技、可以攀越宇宙的真理、可以利用寶貴的身體小宇宙修持佛法、禪定持明、啟發自性產生般若光、修證成佛。

對於以上、六道之中皆因愛與憎構成的貪、嗔、痴,其果報是不可思議的。世事無常、萬法歸空、人類若得安定、和平、快樂。必須大捨愛與憎構成的貪、嗔、痴這些三惡業之因素。

讚頌:

一切諸佛妙法身、成就金剛大總持、

淨智三寶上師前、至心歸命恭敬禮。


論佛教小乘、大乘及金剛密乘的【四加行】儀軌    第二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往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