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飯王"聽說太子成道,並在鄰國"王舍城"說法。就遣使者請"釋迦牟尼佛"返國一行,佛陀成道後的第六年,為了報答父母養遇育之恩,世尊"釋迦牟尼佛"率領弟子就回到"迦毗羅城",父子相見,場面感人。"釋迦牟尼佛"並為親族說法。
"阿難陀"(羅馬名Ānanda),"阿加律"諸王子都隨"釋迦牟尼佛"出了家。後來,"釋迦牟尼佛"之子"羅喉羅"也剃度出家,"釋迦牟尼佛"因他年歲過小,就為他制定了"沙彌十戒",這是僧團中有"沙彌"的開始。後來佛陀又接受女性出家為"比丘尼",並設立"比丘尼"寺院。在這地區,佛陀還有很多其他追隨者和寺院。
皓月當空,大地銀輝。佛陀在"竹林精舍"向一千二百五十諸比丘,宣說其深微妙法。
而後,率眾弟子暫離"竹林精舍",走向北方的"祇洹精舍",沿途不斷對民眾施以教化 。"喬薩彌羅國"的國王"波斯匿王"聞佛說法,深受啟迪,當即皈依佛陀。
在金剛界"五方佛"流出五智與胎藏界"五智如來"兩部密教大法中,都是法身如來,是法界體性自身,是實相所現的根本佛陀:金剛界的"摩訶毘盧遮那佛",也是密教理說的核心,亦有以此為"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流出五智與胎藏界"五智如來",都是法身如來,是法界體性自身,中央主尊是"釋迦如來" ,因此"釋迦如來"是代表金剛界的"毘盧遮那佛"和胎藏界"大日如來"。
"釋迦牟尼佛"如是前後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度人無算。
到了世壽七十九歲的時候,這時,三藏教典已經盡備,四眾弟子普沐教澤,度生之事漸畢,就在"拘尺那伽羅城"外"希連若跋提"河畔示疾,擇在婆羅雙樹間,命"阿難"敷設床座,示以即將涅槃。
這時,諸弟子就推"阿難"向世尊"釋迦牟尼佛"請示四事:「一、佛滅後依誰為師?二、依何安居?三、如何調伏惡性比丘?四、如何結集經典令人證信?」
世尊指示說:「第一、依戒為師;第二、依四念住處為安住;第三、惡性比丘默擯;第四、在經典前冠以 "如是我聞"四字令人證信。」
佛陀晚年疾病纏身,仍然到處講經說法。來到"拘屍那伽"城外的"婆羅"樹林,佛陀疲乏不堪,決定在這裡入滅。在兩株婆羅樹中間,"阿難"攙扶佛陀右脅而臥,這時,有外道"婆羅門" "須跋陀羅"趕來求度,佛陀對外道"須跋陀羅"說法,成為"釋迦牟尼佛"最後的度化弟子。他委派了他的親近弟子"迦葉尊者"(羅馬名Kashyapa)為僧團的代理,讓他代為處理僧團事務和繼續弘法活動。說完便寂然入定,安祥而逝。根據《景德傳燈錄》"釋迦牟尼佛"虛齡七十九歲,圓寂於中土的周穆王五十三年,即是公元前九四九年壬申歲二月十五日中夜,月圓時分,"釋迦牟尼佛"右脅而臥,寂然入寂。剛好七十九年。
後來諸弟子將"釋迦牟尼佛"聖體於"拘尺那揭羅城"的"天冠寺"中荼,所遺"舍利"由"摩揭陀"等八國分別供養。
釋尊一生的弘法生涯,大約有四十餘年,最後在世壽七十九歲時,於"拘尺那揭羅城"的"天冠寺"入於涅槃。
"釋迦大鉢印"又稱為"鉢印",牽挽起左手邊袈裟的一角,和掛在肩膀上的衣角,令它繞過左臀,把這如雙耳般的兩角纏在左手中,在臍前把左手掌向上,右手掌如同此狀向上重疊,兩手大拇指相觸稍成圓,成為鉢的形狀,或者如"法界定印"之狀,雙手重疊,伸出袈裟角,稱之為"釋迦大鉢印" "鉢印""如來鉢印""胎藏大鉢的印"。
關於"釋迦牟尼佛"法,在《白寶口抄》中說,"釋迦牟尼佛"法常為息災法修之。《集經》也云:「欲避一切障難,除一 切鬼病,治一切病痛者,應作此法。」
又云:「又有法誦,一切諸咒,作此印者,一切諸佛,菩薩賢聖,並皆歡喜,身中所犯,四重五逆、酒肉五辛、邪淫之罪,並皆消滅。」
又云:「又有法咒,一切食及果藥等,皆咒七遍,然後服之,一切無病。 」
又云:「若咒師、若王、若臣,欲得身無病痛者,依前法用燒一切香,一百零八遍,並誦咒即差。若人被毒蛇所螫者,咒石榴枝一百零八遍,以枝摩向身下,日日作者,蛇毒即差。另尚有去除鬼病、頭病、眼 病、畜獸等病的修法。」
《悲華經》中記載,有諸大菩薩,各以偈讚"釋迦牟尼佛",其中"持力菩薩"以偈讚道:「五濁惡世,多煩惱病,技依菩提,發堅固願,為諸眾生,斷煩惱根。」因此,我們可知釋尊除了能息除眾生之災疾,更能以法藥,療愈眾生的煩惱病苦。
而於《法華經》的修法中,"增益法"以"多寶佛"為本尊, "息災法"則以"釋迦牟尼佛"為本尊。
關於"釋迦牟尼佛"的尊形,於胎藏界曼荼羅"釋迦院"中,為身呈黃金色,着赤色袈裟,雙手當心結"說法印",跏趺坐於蓮花之上。其密號為"寂靜金剛",三昧耶形為"鉢形", 印相為"智吉祥印"或"鉢印"。
而在《釋迦文尼佛金剛一乘修行儀軌法品》中,又有其曼荼羅畫法為:「其中央畫"釋迦牟尼佛"像,金色之身,具四八相,被服袈裟,應身說法相。智手(右手)吉祥印,理手(左手)向上置智(右手)前,於白蓮花台結跏趺坐。"普賢菩薩" "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彌勒菩薩"住於四隅,如胎藏說:「各坐蓮花,半跏而居。」於佛前有如來"鉢",於佛右邊有"賢瓶含花",於佛後有"錫杖",於佛左邊有"寶螺",各安蓮葉上,光炎圍繞。畫曼荼羅已,於空閑寂寞仙人得道所、或淨室、或舍利塔前、或山頂樹下,在一處安置曼荼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