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金顶寺



金殿旁的饮光殿



金顶寺内的大雄宝殿


金顶寺在天柱峰四观峰极顶,明弘治年间(建公元一四八七年丁未至公元一五零五年乙丑)有僧人在此建庵。后历代建有普光殿、放光塔、光明宝塔、观凤阁、天长阁。嘉靖年间(建公元一五二一年辛巳至公元一五六七年丁卯),郡人"李元阳""普光殿"。万曆年己未,御史"潘睿""观凤阁"。天启八年(公元一六二七年丁卯)直指"朱泰祯""天长阁"

明未崇祯十年(公元一六三七年丁丑)并指使"张凤翮"建善雨亭,并在寺周围用砖罗城,城高八尺,周围一百余丈,四方各设门楼,以便远眺。公元一六三九年己卯,待御史"涂必泓"建"景星亭"。公元一六四一年辛巳,黔国公"沐天波",旨使云南巡抚"张凤翮",将昆明在明朝时"陈用宾"所铸的鸣凤山"太和宫"(即现金殿) 移至鸡足山。废普光殿,就其址建立金殿,因名金顶寺

清康熙十年(一六七一年),平西王"吴三桂"于鸣凤山重铸铜殿,即今所谓金殿。金殿面阔三间,宽七点八米,进深七点八米,高六点七米,有十六根立柱,三十六扇格子门,重二百五十馀吨,乃全国最大、最重的铜殿。殿中正供真武帝君,两旁侍有金童玉女,神像均为铜铸。殿外一对小铜亭,供奉龟蛇二将;殿前有铜製高杆日月七星旗(后毁于〝文革〞间)一九八二年壬戌,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观之名始于此时……。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一九三二年壬申),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上山,应僧人请求,同意在光明宝塔原址建愣严塔,历时三年。愣严塔是民国时期鸡足山唯一大型建筑。石础砖身,皑皑高标,直摩苍穹,屹立金顶。塔高四十五米,方形密檐,内七级,外十三级,上装一千多公斤重的葫芦宝顶,直耸入云霄。入内,经七十二级螺旋木梯,盘旋而上,至第二层塔心楼,乃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大门辟建平坦宽敞的"睹光台" ,四周设有铁栏,为天然航标。游人至此 ,可以远眺,可以俯瞰,可以选胜摄影,莫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可惜明朝铸的金殿,在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摧毁。公元二千年庚辰,当地政府与及佛教僧侣、善信共同发心,重建金顶寺的"大雄宝殿"、"饮光殿"、"金殿"…….等。

于公元二零零七年丁亥九月十六日,金顶寺金殿开光仪式。





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后朝圣之旅    第九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往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