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牟尼庵



普隆黄与年轻的比丘尼谈话



品尝大悲甘露茶


二月九日,朝圣的第四日,下午六时十五分,我们朝拜"牟尼庵"

"牟尼庵"位于"祝圣寺"以西半里处的小山嵴上,南临玉龙瀑布,西临一条山涧。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牟尼庵"自古就是去玉龙瀑布和上山朝拜的必经之地,因此在有关鸡足山的许多古代游记中都可以见到"茶房""牟尼庵"这样的字眼。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代嘉靖年间(公元一五二二年壬午至一五六五年乙丑),有一位僧人看见许多上山朝拜或是前来观瀑者,都走得口干舌燥,便在玉龙瀑布的小山嵴上修建茅庵,向人施捨茶水,因此也就有了"茶房"的名声。后来茶房遭遇火灾,有个叫"杨周"的人改建为"牟尼庵",并请来一个叫"智空"的僧人做住持,万曆年间,僧侣"宝印"重修,于是又有了"牟尼庵"的名声。杨升庵、李元阳等云南古代知名学者曾在"牟尼庵"客居过。

据民间传说,"牟尼庵"所在之地原来象一个圆印,是释迦牟尼佛分身在此打坐所留遗址,是释迦牟尼佛曾经念佛修行的淨地,因此在此修建的庵理所当然叫"牟尼庵"

在有关鸡足山的明代游记文章中,提到"茶房"二字的有两篇同题文章。一篇是被称为滇七之一的李元阳写的《游鸡足山记》,另一篇是在云南为官(云南左布政使)的江苏省昆山籍人周複俊所写的《游鸡足山记》李元阳游鸡足山的时间是公元一五四六年丙午的夏天,周複俊所游的时间是公元一五五四年甲寅六月。而八十多年后的公元一六三九年己卯正月,大旅行家徐霞客游鸡足山时,曾两次观赏玉龙瀑布,也两次提到"牟尼庵",可见由"茶房""牟尼庵"的说法是真实的。

对于牟尼庵,有关史料还载有一个"茶房失火,殃及诗文"的故事。故事说的是因上书顶撞嘉靖皇帝而被流放到云南永昌(今保山)的杨升庵(名杨慎,字用修,号升庵),相约永昌的朋友张含同游鸡足山,杨升庵先启程到鸡足山茶房等候朋友,结果朋友失约,便决定长住茶房,编写《鸡足山志》并尽情撰写诗文。 不幸的是不久茶房失火,诗文被焚,杨慎只得怅然而去,走前还在残牆上写下一首诗:"方知太古淳然在,自悔文章一画多。漫拨雪中消焰烬,寻思议礼竟如何?"

在岁月长河中,"牟尼庵"曾数次遭火灾,但又数次得到很快重建。解放后,人民政府曾分别在公元一九五二年壬辰和公元一九六三年癸卯两次拨款修缮,一九六六年丙午,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夺权运动,号召红卫兵打烂旧世界"破四旧、立四新"全国的文化遗产、寺庙全被烧毁,在这红色恐怖之中。鸡足山所有的寺院、庙宇亦付之一炬。

"牟尼庵"虽曆遭火灾和后来"文革"的人为大破坏,但万幸的是有一棵叫"牟尼庵"柏树被保存了下来,因此今天的游人可以尽情观赏这棵又名三会柏的奇树丰姿。(注:其叶为三种,或以人力嫁接种植而成,山中仅见"古雪斋"及"片云居"有之。)这棵同根分三干的柏树,奇就奇在每干枝上,都长出三样不同的叶子, 游人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它们分别是扁柏叶、圆柏叶和刺柏叶。植物学家曾作过多次培植,但均未成功。这棵奇柏的树龄不详。

现在的"牟尼庵"已俱有原整的庵堂结构,四合方格,下午六时十五分,入大门首殿乃"弥勒笑佛",一付对联"肚大装乾坤包罗万象、笑脸常迎人众生平等"。我们上香礼拜弥勒尊佛,入到庵中庭院,见到两位年轻的比丘尼在大殿敲钟击鼓,开经做晚课,庄严自然畅顺,我们在大殿之外恭敬合掌,亦有一奇异的想法,今天朝拜的每寺、每庵,当我们到达时便开经做晚课,是人为的安排还是奇妙的际遇?因为我们的活动都在当局的法眼之中,是否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印象,故此有这暇想。

晚课完毕,有一年轻的比丘尼出来接待我们,得知此庵乃自修道场,亦为善信做法事,兼售僧家秘方:大悲甘露茶、清肝明目茶、肠炎茶、降压茶。秘方中草药:跌打劳伤风湿药酒、哮喘止咳剂、感冒药、肾炎灵、合胃散、胆囊炎、肝炎药、疮类愁(痔疮、牙痛)、糖尿病药。亦出售鸡足山"冷菌"。此庵渡生利众,消疾厄、扶危难,为利佛教延续后继有人,本庵的尼师慈悲领养遗弃的两女婴,请两位媬姆养育及照顾。这显示出佛菩萨之精神的大有情怀。

年轻的比丘尼出来,用清甜的山水泡出大悲甘露茶,招待我们,滚热的大悲甘露茶在沙壶中,透出甘香的茶味,饮之甘甜幽香可口,清甜解渴,为之精神一振,一日的疲倦除之解散。于是我们购买大量的大悲甘露茶,作为此次朝圣后回归的赠礼。另外,各人亦因自己的需求,购买各类的茶及秘方中草药。下午七时,晚霞渐落,各人都满意而归。




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后朝圣之旅    第十四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往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