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二五七七年甲子岁,时少昊十八年。
"少昊"又称金天氏、西方之神,金星的化身。或称"朱宣"。姓"己"、名"摰",为黄帝之子,生于穷桑,建都于曲阜。传说他能继承太昊的德行,故称"少昊"。有凤凰之瑞,因之以鸟纪官,在位八十四年,寿终一百岁。"少昊"死后,成为"白帝"。又「鸷」,乃手执鹰隼之意,故"少昊"名「鸷」。今有少昊陵,位于今山东省曲阜市城东旧县村。
公元前二五一七年甲子岁 "少昊"在位七十八年至在位八十四年(公元前二五一二年己已岁),禅位于"颛顼"。"颛顼"为"昌意"之子,黄帝孙也。因辅助"少昊"有功,封于高阳,人称其高阳氏。以水德为帝(祟尚黑色),故又称"玄帝",建都"帝丘"(今东昌路濮州兖域)。
"颛顼"生八才子,谓之八凯。有子名"穷蝉",为"舜"之高祖。设金正、木正、火正、水正、土正五官。少昊氏之衰,人民杂糅,民渎于祀,祭享无度。
"颛顼"平九黎之乱,神人不杂,无相侵渎。作历以孟春为元(寅巳申亥四孟,子午卯酉四仲,辰戌丑未四季),故帝为历宗也。土地东至蟠木,西至流沙,南至交趾,北至幽陵(今燕京也)。
海外经曰:「东海中有山,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地里志曰:「流沙在甘肃省,甘州路,郡名"张掖"。」
公元前二四五七年甲子岁,颛顼五十四年至在位七十八年(公元前二四三三年戊子岁)止。
公元前二三九七年甲子岁,帝喾十九年(三十六)。
"帝喾"为高辛氏乃"蟜极"之子,黄帝曾孙也。王以木德为帝(青帝),建都"西毫"(今河南府路偃师县也。古洛州像域)。帝生而神圣,自言其名,顺天之义。俭朴而品德高尚,知民之急,以仁爱治民,仁而威,惠而信。取天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推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设金正、木正、火正、水正、土正五官。生八才子谓之八元,正妃为有邰氏,名"姜嫄",生字"弃",是周人的始祖;
次妃为有娀氏,名"简狄",生子"契",是商人的始祖;
再次妃为陈丰氏,名"庆都",生子"放勋",为"帝尧";
再次妃为娵訾氏,名"常仪",生子"挚",继"帝喾"之位。
"帝喾"在位七十年,寿终一百五岁,崩葬今大名路开州秋山(兖冀二州之域) ,子"挚"立在位九年,而不善逝,禅于唐侯尧也(公元前二三五四年丁未岁至公元前二三五八年癸卯岁)。
公元前二三三七年甲子岁,帝尧二十一年
"挚"立封"尧"为"陶侯",改封唐故曰"陶唐氏",伊祁姓也。帝"陶唐氏","帝喾"之子,"挚"之弟也。"尧"既受"挚"封禅,帝"尧"以火德为帝,故又称"赤帝"。都平阳(今晋宁路冀州之域),茅茨不剪,土阶三尺,蓂荚生于庭蓂草也。一日生一荚,至十五日成十五荚,十六日落一荚,至三十日落而尽(月小连落二荚),更生更落。帝自奉甚薄,赋役甚寡,是时有"大风""猰瑜" "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帝乃使羿缴"大风"于青丘之泽,杀"猰瑜",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民乃悦。时洪水为灾,四岳举"鲧"(禹之父也),治水九年弗成。
帝后散宜氏,名"女皇",生子"丹朱"。帝之子"丹朱"不肖,求贤德可以逊位者,群臣举"舜"。 "尧帝"以二女妻"舜"。历试诸难,纳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使之摄位。又二十八年帝崩。"尧"在位通"舜"摄共九十八年,寿一百九十八岁。"尧"作乐曰"大章"。 "舜"避"尧"之子"丹朱"于河南(今汴梁地)。天下朝觐讼狱者,不归"丹朱"而归"舜"。"舜"乃即天子位(史记)书尧典曰:「放勋」。蔡氏沈曰:「放勋者,总言尧之德业也。」
公元前二二七七年甲子岁,帝舜九年
"帝舜"有虞氏,"帝舜"两眼都是双瞳仁,故名"重华",称都君,乃黄帝第八代孙: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穷蝉",穷蝉生"康敬",康敬生"句芒",句芒生"蟜牛",蟜牛生"瞽瞍",瞽瞍生"舜"。姚姓,舜母死,继母生"象"。父母及象,常欲杀"舜"。"舜"尽孝悌之道事父母,待其弟尤恭。耕于历山(河东),渔于雷泽(兖州),陶于河滨(今济阴定陶西南陶丘亭)。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年仅二十岁就以孝道驰名天下,年三十岁以"帝舜"的两个女儿为帝妃,"娥皇"无子,"女英"生子"商均"。将逊以位,"舜"举高阳氏、高辛氏之子"八凯" "八元"。 "八凯"主后土,"八元"布五教于四方,"尧"于是使"舜"摄位。
帝鸿氏之子,号曰"浑沌",驩兜也。"浑沌"毁弃道义,阴险狠毒,干尽坏事;
少皞氏之子,号曰"穷奇"。 "穷奇"废弃诚信,喜听谗言,惯花言巧语;
共工氏颛顼氏之子,号曰"梼杌",鲧也。"梼杌"没法教训,不知好歹;
缙云氏之子,号曰"饕餮",三苗也。"饕餮"喜欢吃喝,贪求财宝。
是谓四凶。仕于"尧","尧"未能去,"舜"皆流放恶人,投诸四裔,任用贤能(皋陶、禹、八元、八恺等)。举禹以治水,"舜"摄"尧"位二十八年,"尧"崩"舜"即天子位,以土德王,都"蒲阪"(今晋宁路河中府也)。弹五弦琴歌南风,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正历数闰余成岁,作乐曰"九韶"。苗民逆命,敷之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两帝妃七十岁),有苗来格(有子传宗)。"舜"之子"商均"不肖。"舜"荐"禹"于天,禅位代己,"舜"在位五十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今广西道梧州路郡名苍梧荆州域),寿一百一十岁。"禹"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之人不归"商均"而归"禹","禹"遂即天子位,国号"夏"。"舜"欲造漆器。遇谏而止。
公元前二二一六年癸亥岁,天运"午会""天风姤"卦管的第三卦"泽天夬"值卦结束。
公元前二二一七年甲子岁,夏禹八年天运"午会""天风姤"卦管的第四卦"天风姤"值卦开始行。公元前二一八三年戊子岁、帝尧禅位于大禹,命大禹治水而得玄女传文,而因洛水出现灵龟背书之图有:戴九上履一下,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合于五行九星数,而为「洪范九畴」,为洛书大三元、小三元九运星,各分上、中、下三元九宫飞泊紫白九星之基础。
先天河图卦变后天洛书卦:南干九、东南兑四;北坤一、西北艮六;西南巽二、西月坎七;东北震八、东日离三;东西之离坎乃日月变火水南北中天过,乾坤交错移位,艮巽平左移,震兑少阳东西立。
星数不变而卦变成洛书卦序曰: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干六、兑七、艮八、离九,此四正四维,不易之定位者也。
后天洛书主日月出没,四时之气机运行易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兑,战乎干,劳乎坎,成言乎艮,故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运卦数者。」洛书数虽起北坎一,而用实者首出震三位,长男成位后,少阳用事,乃帝出乎震东,代父为政者也。齐乎巽东南,相见乎离南,致役乎兑西,战乎干西北,劳乎坎北,成言乎艮东北。
先天河图卦变后天洛书卦,是先后天相见为体用,乃古今之禅代推移,周而复始者也。后天洛书八卦紫白星三元九运为用,天地一周循环为一元旦盘,三元者九宫中之总元,元旦盘的九宫飞泊,分上三元、中三元、下三元,共九元、每元一万四千四百年。一元旦盘共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洛书大三元、小三元九运星,各分上、中、下三元九宫飞泊紫白九星之基础。
至公元前二二一七年甲子岁交"午会""天风姤"卦管的第四卦"天风姤"卦变一爻干为天。变二爻天山遯;变三爻天水讼;变四爻巽为风;变五爻火风鼎;变六爻泽风大过。每卦管三百六十年;每卦爻变卦管甲子六十年,再变卦爻变卦管十年。行二千一百六十年。
"天风姤"变初爻的干为天由夏禹至夏孔甲,公元前二二一七年甲子至公元前一八五六癸亥。
帝尧禅让于帝舜。公元前二一八三年大禹结束禅让制度,建立夏朝。
"天风姤"变二爻的天山遯由夏孔甲至商祖辛,公元前一八五七年甲子至公元前一四九六癸亥。
"天风姤"变三爻的天水讼由商祖辛至商受辛,公元前一四九七年甲子至公元前一一三六癸亥。
"天风姤"变四爻的巽为风由商受辛至周幽王,公元前一一三七年甲子至公元前七七六癸亥。
"天风姤"变五爻的火风鼎由周幽王至周威烈,公元前七七七年甲子至公元前四一六癸亥。
"天风姤"变六爻的泽风大过由周威烈至汉朝孝宣帝,公元前四一七年甲子至公元前八六癸亥。
公元前二二一七年甲子岁交"午会""天风姤"卦管的第四卦"天风姤"卦变六爻之卦运,由公元前二二一七年甲子岁开始第九个甲子六十年周期计时至公元前八六年癸亥岁为四十四个甲子,由夏禹至汉朝孝宣帝。
上、下表有大三元宫五百四十年的紫白九运,每星运六十年。小三元宫一百八十年的紫白九运,每星运二十年。亦有五子六气、五行及太乙奇门,各有二千一百六十年。
公元前五十七年甲子岁是第四十五个甲子汉宣帝刘询十七年交"午会" "天风姤"卦管第五值卦之泽风大过卦:变一爻泽天夬。变二爻泽山咸;变三爻泽水困;变四爻水风井;变五爻雷风恒;变六爻天风姤。每卦管三百六十年;每卦爻变卦管甲子六十年,再变卦爻变卦管十年。
"泽风大过"变初爻的泽天夬由汉宣帝至晋武帝,公元前五十七年甲子至公元三零三年癸亥。
"泽风大过"变二爻的泽山咸由晋惠帝至唐高宗,公元三零四年甲子至公元六六三年癸亥。
"泽风大过"变三爻的泽水困由唐高宗至宋仁宗,公元六六四年甲子至公元一零二三年癸亥。
"泽风大过"变四爻的水风井由宋仁宗至明太祖,公元一零二四年甲子至公元一三八三年癸亥。
"泽风大过"变五爻的雷风恒由明太祖至清圣祖,公元一三八四年甲子至公元一七四三年癸亥。
|